[摘要]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了要建設和諧社會與和諧文化的要求。我們必須深刻領會指示精神,從教育教學改革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出發,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踐。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 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分析、總結與診斷
通過對當今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和我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分析,可以發現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現總結如下:第一,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增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滯后。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欠缺,心理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員匱乏,師資力量薄弱。按照國際標準,學校心理咨詢師與學生的比例應為1∶500,目前的形勢是高校心理教師中,專業教師不足1/4,其余為班主任、輔導員、思想政治課教師或離退休的老黨員教師兼任。第三,心理健康教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對現有的從事心理咨詢的教師進行培訓和提高,對后備人員的教育和培養,對從事心理咨詢教師的保障和待遇等方面的經費安排卻嚴重不足。第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過于單一。高校由于自身資金或是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存在單一、枯燥、乏味的現象,沒有做到因人而宜。第五,傳統的教育理念與現實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相符。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使每個人都面臨很大的壓力,所以現代教育觀念,還要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二、用科學發展觀引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探索
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觀。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就是以人為中心,突出人的全面發展,把心理健康教育與人的幸福、自由、尊嚴、終極價值聯系起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體現在人文關懷和道德情感上。
其次,要樹立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觀。一是從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戰略角度出發,進一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二是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出發,使大學生做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三是從全面推動教育創新的角度出發,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體系、活動指導等方面創新,從而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整體提高。
第三,要樹立協調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觀,堅持科學發展觀,必須統籌兼顧,科學規劃,協調發展。具體來講,我們應從兩方面努力:一是要處理好心理健康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間規律的協調和諧;二是處理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個人成長的之間的和諧。
最后,要樹立可持續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觀。一是要解決持續加快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二是處理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平穩發展問題;三是正確處理好近期發展與長期發展之間的關系。
而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我們應作機制的創新和實踐的探索。課題組通過研究認為,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按照不同群體和不同類型采取不同方法來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統。具體開展工作中,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個性化培養方案,為每名同學建立心理測評檔案。從教育發展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角度出發,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個性化培養方案,是真正貫徹以學生為本的具體體現。調研組分析認為,我們在具體工作中應規范新生入學的心理普測,并科學分析和區分不同類型與不同群體,然后采取不同的應對方案,應用不同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建立心理測評檔案,從而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從根本上解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問題。
2.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結與分析,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前瞻性。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問題,其中很嚴重的一點就是,我們對于心理疾病只能做到問題出來了,再解決。而要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狀態,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結與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
3.繼續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四級工作網絡,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力地提供組織保障。以我們學校為例,我們在借鑒某些高校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我們學校的具體情況采取了相關的措施,強化了心理健康教育四級工作網絡:即從學校—學院—班級—朋輩輔導員的層層推進,做到教育的范圍廣,效果佳。不僅能從宏觀上把握我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并能從微觀上真正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讓每位同學真正能夠感受到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實處,真正解決他們身心上存在的問題。
4.注重心理咨詢與團體心理輔導的有機結合。面對面的心理咨詢無疑會提高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效率,但團體心理輔導由于其有在團體情境下協助個體開發心理潛能或解決心理障礙的特點,并能高效提高成員的社會適應性,和促進成員的人格成長。因此,我們應充分發揮團體心理輔導矯治、預防和發展的功能,針對不同群體進行團體訓練,從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5.繼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的積極能動性,開展小組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對于整合人力資源,創設民主、和諧的育人氛圍,創建師生互動互助,交流與分享的工作模式,有積極作用,在探究過程中,使學生樹立心理求助意識,獲取心理保健常識,了解心理調節方法,處理一些心理問題,促進他們的心理發展,并且也能幫助心理教育專兼職教師提高健康教育的針對性。
6.充分加強對外合作與聯系,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實體化運作模式。通過課題組調研認為,要創新工作思路,可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中心的實體化運作模式,通過整合校內外資源充分發揮信息網絡、圖書資料、心理測試以及相關實驗室的作用來服務社會,從而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力。
7.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努力推進心理健康教育進課堂。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天津高校堅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體,滲透到課堂內外的方針。就拿我校舉例,為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在大學生中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選修課程,這些課經過精心設計、著力建設,已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招牌課”。
8.構建合理有效的危機干預機制。心理危機干預是指在心理學理論指導下對有心理危機的個體或群體的一種短期的幫助行為,其目的是及時對經歷個人危機、處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將發生危險的對象提供支持和幫助,使之恢復心理平衡。建立危機干預機制并充分發揮其有效作用,是對我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戰,我們應努力堅持科學發展觀,適應時代對我們的需要來指導工作實踐。
綜上所述,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我們應以創建和諧校園為契機,努力用科學發展觀來引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研究,努力構建以人為本的工作格局,推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旭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天津科技出版公司.
[2]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2007,(2).
[3]翁鐵慧.高校學生輔導員行動指引.中國福利會出版社.
(作者單位:中國民航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