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快樂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師生教與學的幸福感。快樂管理從師生積極心理這一角度出發,通過培育與維持師生積極心理,幫助師生獲得教與學的幸福快樂感。快樂管理的實施從三個維度展開:營造積極的學校環境,塑造師生的積極人格,引導師生積極情感體驗。
[關鍵詞]快樂管理 幸福感 積極
快樂管理,就是讓師生感到快樂的管理方式,其本質是讓師生從教與學中感到幸福。就教師而言,快樂管理不僅強調教學條件等外在因素與教學內容等內在因素的統一,而且強調教學工作與人的發展的統一;就學生而言,快樂管理不僅強調學校條件等外在因素與自身發展、學習內容等內在因素的統一,而且強調快樂學習與個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就學校而言,它強調一種和諧友善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中,教與學是師生為了獲得幸福的心身體驗,師生要獲得的不僅是得到某種需要的滿足,更重要的是要在教與學過程中體驗到快樂。快樂管理從人的情感興趣出發,使管理適應人,而不是純粹讓人去適應管理。如果說傳統的學校管理模式考慮到了師生物質條件、身體健康基礎上的滿足,那么快樂管理讓師生不僅要從物質基礎上,更要從精神情感、社會適應上獲得滿足,而情感上的滿足更為重要。快樂管理在學校中建立一種和諧的心理契約,在這種契約中,人性得到充分肯定與發揮,教與學工作與生活融為一體。
師生教學與學習是為了獲得幸福。從教與學中獲得幸福有兩種方式:一是從教與學本身獲得幸福,二是從教與學結果中獲得幸福。前者符合幸福人假設,而且也是快樂管理所要達到的目的。而后者則是為了獲得收入,或是為了某種目的去行動,教學與學習是不得不做的一種選擇,這一類人會認為教學與學習是痛苦的,是不讓人感到幸福愉悅的,這種現實感受與其內心深處追求幸福的需要相矛盾,師生會不自覺地降低教與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快樂管理能否實施顯得尤為重要。學校管理者運用快樂管理能幫助師生在教與學中獲得幸福感,師生會將教學與學習工作看成生活的一部分。
快樂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師生教學與學習的幸福感。積極心理提出讓人生活得更加充實并有意義,積極心理作為獲得幸福感的一種主導心理狀態,在教育領域也掀起了一場積極教育運動,教育正從原來過分關注師生所存在的問題而轉向關注師生的積極體驗和積極品質,強調增進師生的積極體驗既是達成師生全面發展,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教育本身所應追求的核心價值。積極心理學很多研究表明,員工的工作績效與在工作中獲得的幸福感呈顯著的正相關。員工的工作幸福感又與其在工作中體現出的積極心理狀態呈正相關。快樂管理從師生積極心理這一角度出發,通過培育與維持師生積極心理,幫助師生獲得工作幸福感。積極心理學研究有三大層面:團體層面是對學校組織系統;個體層面是對師生的積極人格;心理層面是師生的積極情感體驗。相應地,快樂管理實施也從這三個層面展開:營造積極的學校環境,塑造師生的積極人格,引導師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1.營造積極的學校物質和精神環境
學校要實現快樂管理,必然十分重視營造積極的學校環境。積極的學校環境包括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物質環境指滿足師生生理與安全需要的一系列因素,如師生物質待遇,提供的教學與學習條件與設備、校園的綠化美化等。精神因素指學校管理者的個人因素、學校制度與學校文化氛圍等。師生會從優秀的管理者身上看到學校的希望,從糟糕的管理者身上感到失望并進而對學校失望。如果學校不能給師生提供一種積極的學校環境,一味地迫使師生去適應學校,或寄希望干師生自發地去改造學校環境,學校不可能留住優秀師生,即使可以留住,也不能真正激發其教與學熱情。目前各類學校提供的物質環境已能基本滿足師生的生理和安全需要,應著力營造精神環境。其本質是幫助、關心師生,給師生提供種種實現個人目標的可能,并創設條件讓師生自己去抓住機遇,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達到個人幸福與學校和諧發展的統一。
2.塑造師生的積極和諧人格
快樂管理要求學校重視塑造師生的積極人格。人格是個體內化外在行為的結果。影響積極和諧人格的因素有教學與學習動機、師生能力和潛力。動機是個人需要的具體表現,影響師生對教學與學習的認知水平。快樂管理強調,要正確認識師生的需要。每個師生在學校中都有三種基本需要,即生存的需要、權力的需要和關系的需要。每個師生都有追求幸福的愿望,學校管理者要幫助師生滿足這些基本的需求。調動師生積極的、正確的動機,對這些基本需要的滿足,學校要形成公平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管理者要去關心和愛護師生,快樂管理強調在愛的基礎上將這一公平人性化的制度上升為情感上的共鳴,讓師生感覺到自己的價值不但在學校中得以實現,而且被學校所認可。需求得以滿足,師生才會重新去認識教學與學習的意義,提高認知水平,對教與學本身形成更高的價值追求。校領導要根據學校的發展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新要求,對教師進行針對性的培訓,為學生提供能眾多可選擇又能拓展學生潛能發揮的校本課程,有計劃的培訓和可選擇的校本課程不但可以提高師生的教學與學習能力,而且可以讓師生感到在學校中受到重視和關懷。教與學潛力得到發揮,潛力的發揮更能幫助師生維持積極的人格,當積極的人格不斷發展時,師生就可以通過有效的自我調節保持積極的心態。
3.引導師生體驗積極情感
快樂管理模式要求學校重視師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在教與學中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可以促使師生愿意并希望能主動工作,達到自身與教與學的逐漸統一。師生在教與學中產生積極的情緒,在過程和結果中會體驗到自我價值得到實現的成就感,教與學的內容、過程和結果,都會讓師生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獲得快樂。這樣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一方面會提升學校的創新精神,增添學校活力,提高競爭力;另一方面,師生通過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積極情感,可以幫助自身更深刻地體驗積極情感。不僅可以拓延思想與行為,而且對情感體驗本身也有一種拓延的功能,從而實現學校快樂管理。
學校環境是影響師生情感體驗的外在因素,人格是影響師生情感體驗的內在因素,快樂管理通過有機整合積極人格和學校環境,師生自愿接受學校文化或學校的價值觀,真正認識到教與學本身的意義。師生能正確認識自身與學校的關系,成功是自己努力與學校支持的結果,失敗也不會完全歸因于學校。一個積極的學校環境,在師生失敗或受挫的時候,學校會主動尋找原因,其他師生也會主動尋找原因,那么,師生自身更會尋找個人原因。如果原因歸于內部,師生自身就要求提高動機與能力;如果原因歸于外部,師生就要主動幫助學校和他人解決問題。無重要條件的愛是快樂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師生能否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關鍵是要讓師生認識愛的真正含義,學校愛師生,師生也要愛學校、愛教學、愛學習、愛同事、愛同學。快樂管理的愛,是學校給師生提供種種實現個人目標的可能,讓師生自己抓住機遇達到個人幸福與學校目標的統一。
快樂管理是為了提高師生的工作幸福感而提出的一種新的管理模式。積極的學校環境是基礎,師生的積極人格能增進師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師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又有助于師生形成積極的人格。正是由于這三個相互影響的關系,為培育與維持師生積極心理而實施的快樂管理,就必須綜合實施。
參考文獻:
[1]李晏墅,李晉.基于員工積極心理的快樂管理研究.新華文摘,2008,(1).
[2]李晏墅.快樂管理是一種新的管理模式.經濟管理,2007,(8).
[3]任俊.積極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
[4]以)沙哈爾著.汪冰,劉駿杰譯.幸福的方法.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10.
(作者單位:甘肅蘭州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