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餐飲文化博大精深,享譽世界。在這個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時代,將中式菜名翻譯成準確優(yōu)美的譯文顯得格外重要。而目前中式菜名的翻譯很不規(guī)范。因此,對中式菜名的翻譯方法進行研究顯得十分必要。本文介紹了中式菜的特點及命名方法,并對其翻譯方法進行了歸納,以期對中國餐飲文化的發(fā)揚光大做出一點貢獻。
[關鍵詞]中式菜名 餐飲文化 翻譯方法
一、引言
中國是一個飲食大國,餐飲文化源遠流長。中式菜肴品種繁多,烹飪技法豐富,命名講究且充滿了文化內涵。目前中國與世界各國在各方面的合作日益頻繁,中國的餐飲文化也在全世界得到了廣泛傳播。而現(xiàn)在中式菜名的翻譯很不規(guī)范,一些菜有多種翻譯方法,這給中國餐飲文化的發(fā)揚光大和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帶來了一定障礙。因此,對中式菜名的翻譯方法進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式菜的命名
中式菜講究色香味形器相成相濟,自古以來就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說法。這體現(xiàn)在刀法、烹飪方法等各方面。中式菜不僅做法講究,命名也非常講究。它們或以原材料和烹飪方法命名,比如干煸蕓豆、紅燒牛肉;或以菜的色形味命名,比如拔絲地瓜、酸辣白菜;或以中國人喜聞樂見,象征吉祥如意榮華富貴的動植物命名,比如龍鳳呈祥、芙蓉雞片;有的以地名命名,比如揚州炒飯、成都子雞;或以人名命名,比如東坡肉、宮保雞??;或以歷史典故命名,比如叫化雞、過橋米線。中式菜的命名方法如此繁多,文化內涵如此豐富,這就給中式菜名的翻譯帶來了一定難度。這兒介紹中式菜名幾種常用的翻譯方法,以期為中華民族餐飲文化的發(fā)揚光大做出一點貢獻。
三、中式菜的英譯方法
1.音譯
音譯是一種以原語言發(fā)音為依據(jù)的翻譯形式,一般根據(jù)原語言內容的發(fā)音在目標語言中尋找發(fā)音相近的內容進行替代翻譯。中國餐飲文化博大精深,許多菜名在英語中難以找到相應的文化語義符號,這就形成了語際交際中的詞匯空缺?!坝捎谡Z際交際中的詞匯空缺而造成的譯文承載信息量小于原文承載信息量的欠額翻譯時,往往可以采用引進及借用的辦法?!保ㄖ芊贾?,2004:18-19)。因此,音譯在菜名的翻譯中十分常用。我們所熟知并為外國友人普遍接受的許多菜名都是音譯的。比如Dim Sum(點心),Chow Mein(炒面),Wonton(餛鈍)等都是在廣東話發(fā)音的基礎上音譯成英文的。但是,音譯只適用于為人們所熟知的菜名,而有些不太常見的菜就不適合用音譯,比如說,“佛跳墻”如果音譯成Fo Tiao Qiang,外國人一定不懂,等于沒譯。
2.直譯
“所謂直譯,就是在譯文語言條件許可時,在譯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內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別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張培基,1980:12)。直譯是一種重要的翻譯方法,具有不少優(yōu)點,比如能傳達原文意義,體現(xiàn)原文風格等?!胺g雖然是翻譯意義,但由于原語的語言形式與意義之間有不可分割的關系……所以譯語的形態(tài)或多或少地參照原語”。(郭建中,2000:221-222)。在菜名的翻譯中使用直譯,可以使外國友人對該菜的用料及烹飪方法一目了然。比如京醬肉絲翻譯成Shredded Pork with Sweet Bean Paste,糖醋排骨翻譯成Spare Ribs with Sweet and Sour Sauce。但是,一般來說直譯法比較適用于以原材料和烹飪方法命名的中式菜,并不是所有的菜名都適合直譯。有些時候,由于文化差異,直譯的菜名會引起疑惑甚至誤解。比如,如果“獅子頭”這道菜直譯成Lion’s Head,外國人一定會大吃一驚:中國人拿獅子的頭來做菜嗎?
3.意譯
“每一個民族語言都有它自己的詞匯、句法結構和表達方法。當原文的思想內容與譯文的表達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譯法處理時,就應采用意譯法?!保◤埮嗷?,1980:13)。從跨文化交際和文化交流的角度來看,意譯強調的是目的語文化體系與原語文化體系的相對獨立性,更能體現(xiàn)出本民族的語言特征。翻譯的目的是把原語所表達的意思傳遞給譯語讀者,因此意譯在翻譯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些中式菜名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而英文中卻缺乏相應的語境,因此很難找到對應的目的語,這時候就需要使用意譯法來進行翻譯。比如“螞蟻上樹”這道菜就不能直譯成Ants Climing the Tree,而應根據(jù)其材料和烹飪方法意譯成Sautéed Bean Vermicelli with Spicy Meat Sauce。意譯菜名的缺點是不能把中文菜名原有的寓意傳遞出來,因而顯得平淡無奇,缺乏文化內涵。
4.音譯/直譯/意譯加注釋
上面已經介紹了三種常用的翻譯方法。但是有些時候用這三種翻譯方法中的任何一種,都不能把菜名翻譯得盡善盡美。如果僅用音譯法,只能讓外國友人知道某一道菜叫什么,而不能告訴他們這道菜的原材料是什么,口味怎樣,為什么叫這個名字;當一道菜的中文菜名出自某個典故,有著特殊文化內涵的時候,僅用直譯顯然會讓人摸不著頭腦;而如果只用意譯,也只能告訴人們一道菜的原材料及烹飪方法,并不能把中文菜名豐富的文化內涵傳遞出來。這時候,不管是用音譯,直譯還是意譯,都應該在后面加上注釋,把這道菜的歷史淵源及所用材料、烹飪方法等解釋清楚。比如燒賣可以翻譯成Shao Mai-steamed dumplings with pork and sticky rice fillings。有人認為在菜譜中如此翻譯略顯冗長,但“只有這樣才能較全面地反映出菜名的物質內容和歷史文化內涵?!保ò拙赣?,2000)。
四、結語
總之,中式菜名不止是簡單的語言符號,還包含豐富的文化信息。翻譯菜名不僅是翻譯語言,也是傳遞文化。作為翻譯者必須熟練掌握兩種語言,并且具備跨文化交流意識,熟知兩種文化的差異。
參考文獻:
[1]周芳珠.翻譯多元論.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18-19.
[2]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0.12-13.
[3]郭建中.文化與翻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221-222.
[4]白靖宇.文化與翻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山東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