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欠發達地區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存在封閉、單一和應試的思想和觀念,我們要立足本校實際,改革作文課堂教學,完成作文教學向開放式、立體式、應用性的全方位轉變,以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客觀要求。
[關鍵詞]欠發達地區 作文教學改革 作文教學現狀 作文教學對策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入,欠發達地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特別是作文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要求,暴露出諸多弊端。這就要求廣大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興利除弊,開拓創新,多層面地進行作文教學改革,從而形成能夠適應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和新課改客觀要求的作文教學新思路。
欠發達地區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為教學思想和觀念的陳舊,表現為:
1.封閉的教學思想
一些農村小學教師,只知我行我素,照本宣讀,不主動充實新的理論,無法沖破教師自身知識水平和地域的桎梏,改革信息閉塞,吸收不到新鮮的教學經驗和方法,作文教學與學生生活實踐相脫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教師指導作文搞“家長制”、“一言堂”,包攬和指令作文;學生被動奉命作文,主觀能動性喪失殆盡,對寫作文感到無趣和苦惱。其二,學生仿照課文寫作文,立意缺乏創新精神,改頭換面,千篇一律。其三,作文教學缺乏必要的訓練,學生閉門造車,無新鮮事可寫,作文內容或虛假,或空洞,無真情實感。
2.單一的教學思想
盡管國家對農村中小學實施了遠程教育工程項目,但由于欠發達地區農村信息化程度不高,網絡設施不健全,學校教學管理和教師知識水平老化,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各自為政,缺乏多方位的銜接和聯系,導致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脫節、與學生生活脫節、各年級段之間脫節。教師忽視了對學生的說話寫話訓練、觀察方法和能力的訓練以及讀寫結合的訓練。
3.應試的教學思想
一些學校忽視了素質教育對作文教學的新要求,就作文抓作文,教師為應試而教,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生為應試而學,為上交作業而作。作文教學一潭死水,教師無教作文的動力,學生無寫作文的興趣。單一的考試和評價制度,嚴重制約了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健康發展。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農村欠發達地區作文教學要強化教學研究,完善教學體系,改進教學方法,探索出一條適應新課程標準要求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客觀要求的新路子。
1.博觀約取,銳意改革,作文教學由封閉式教學向開放式教學轉變
廣大語文教師要加強業務進修和學習,不斷吸收新經驗,學習新方法,深入開展作文教學研究,選擇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打破作文教學的沉悶氣氛,對作文的指導、批改、講評,制定一整套教學方案,努力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扭轉作文教學的被動局面,使作文教學做到“面向學生、面向生活、面向新農村建設”。
2.縱連橫接,齊抓共管,作文教學由平面式教學向立體式教學轉變
學校要加強作文教學管理,促成班級之間、學校之間的教學聯系,從低年級開始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講課既要重視文章思想內容的分析與理解,又要重視說、寫和篇章訓練。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本著務實、高效的態度,對現有作文教學不斷完善,增加應用文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口頭作文教學。形成縱向上低年級“說寫基礎”、中年級“段篇入門”、高年級“提高達標”序列銜接,橫向上各學科有機聯系,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學習與應用諸因素優化組合的作文教學新格局。
3.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由應試作文教學向應用作文教學轉變
學校要樹立作文育人的新理念,把全面提高人才素質、適應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作為欠發達地區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改革的方向,運用整體優化的原理,改革作文課堂教學,把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應用能力作為說寫訓練系列工程,發揮合力作用,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
4.拓寬說寫渠道,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校要合理設計多種形式的說寫作業,如寫學習體會、生活見聞、日記,給解放軍和先進人物寫信等;號召學生為學校和班級寫墻報稿、廣播稿,為家庭、鄰居代寫書信,為社會代寫各種應用文;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小學生喜聞樂見的說寫競賽活動,開辟說寫園地,展出優秀作文,為報刊寫稿,創辦小報,舉辦故事會和口頭作文競賽等,以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作為欠發達地區薄弱環節的作文教學,學校和教師要切實把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擺在語文教學的重要位置,以學習的心態、務實的心態組織作文課堂教學,不斷了解新的教學動態,努力縮短與發達地區學校和城市學校的差距,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作者單位:甘肅武威市涼州區高壩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