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案例教學已經成為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案例教學要取得好的效果,離不開教師角色的準確定位。成功的案例教學中,教師實際扮演著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啟發者和促進者多種角色。
[關鍵詞]案例教學 教師 角色定位
案例教學起源于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它一直是被作為商業、法律和醫學領域職業培訓的基本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法的引入成為目前教學改革的新的亮點。國內外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在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的角色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與講授式教學相比,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水平,才能適應管理案例教學的要求;而案例教學要取得好的效果,也離不開教師角色的準確定位。案例教學活動的非結構化,教師個人風格和學識水平的不同,造成案例教學教師角色的多樣化。成功的案例教學中教師實際扮演著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啟發者和促進者多種角色,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優勢。
一、教師是案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
教師于上課前一周將教學案例發給每一位學生,要求他們仔細、認真、徹底地閱讀,每個小組準備一篇針對此案例的報告。如果在預習案例時遇到困難,可以同小組成員交流。案例報告寫作就緒,可以作為上課時發表口頭報告的參考。案例報告寫作的目的在于訓練學生的寫作與口語表達能力。在案例教學開展的初期階段,教師可以針對每個案例給予一些引導問題,以便學生在閱讀案例時有方向可循。到課程進行到一定時期以后,教師可以逐步減少引導問題,讓學生們自己形成問題并展開討論。
二、教師是案例教學活動的引導者
案例教學的核心是課堂討論,教師則是課堂討論的引導者。使用案例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角發揮作用,教師應該用智慧的語言激發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要用恰當的語言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在學生提出棘手的問題導致討論無法進行下去時,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提示;在討論過于激烈導致討論偏離方一向時,教師要控制住局面,將討論引向正確的方向。這對教師的知識儲備、控制局面的能力、應變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
三、教師是案例教學活動的參與者
在課堂討論中,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教師不能一言不發,任由學生發揮,也不能不顧學生而唱“獨角戲”,那樣就失去了案例教學的意義。教師要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間,創造一種融洽、寬松的氣氛,要讓學生勇于開口講話;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不能對學生的發言隨意加以評論,更不能對學生的發言扣帽子。教師是課堂討論的發起者,也可以成為討論的中心,但是要讓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有話能說,學生要參與到案例的討論中,課堂上教師的態度、環境氛圍都會影響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因此,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意保持與學生間的平等。
四、教師是案例教學活動的啟發者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的作用由傳統的主導者轉為啟發者。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一定的實踐經驗,并且具有較強的課堂組織能力,善于啟發學生的興趣和激發他們主動參與。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應有意創造一種開放的氣氛,借助于提示、提問、反問、引起爭論等方式使學生各抒己見,將討論引向深入。這對教師本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整個教學過程中幾乎不用積極地思考問題。而在案例教學中,課前學生需要熟讀案例,認真思考案例中的問題;課堂討論中,學生仔細聽取教師和其他同學的發言,迅速組織自己的語言,積極參與案例教學及其在會計專業課程中的運用策略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后學生要寫出案例分析報告,總結課堂上的討論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等都得到了鍛煉。學生在案例教學中不僅向書本、向教師學習,而且也相互學習。學生的知識背景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在討論中會產生智慧的火花,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需要提出問題、組織和引導討論,控制節奏并做出綜合評價,實際上使學生的學習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學生由被動接受灌輸式的學習,變成了主動思考研究式學習,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教師發揮了學生學習促進者的作用。
社會在不斷發展,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更新,案例教學對教師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一線從事教學的教師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理論,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緊跟時代的步伐,從容應對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
參考文獻:
[1]楊聰.案例教學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2008,(02):66-67.
[2]林宏.案例教學——教師成長的快速通道[J].科學教育,2007,(05):58-59.
[3]寧騷.公共管理類學科的案例研究、案例教學與案例寫作[J].公共管理學科,2006,(01):34-37.
[4]王引蘭.案例教學中教師角色定位分析[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5,(04):81-84.
(作者單位:山東濰坊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