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管理者、引導者和服務者。在整個班級的管理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直接決定著班級的精神面貌和發展方向。新的教育背景下班主任的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這需要班主任有更新、更高、更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筆者認為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要把握和處理好六個度:彈度、合度、適度、新度、激度、尺度。
[關鍵詞]班主任 彈度 合度 適度 新度 激度 尺度
一、班主任教育管理要有“彈度”
英國斯賓塞在《教育論》中指出:“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培養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要別人來管的人。”踏實、認真地抓班級管理,是班主任的應盡職責。實際工作中,班級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管的事情很多,管全是不科學的。許多班主任工作滿腔熱情,事必躬親,早中晚跟班,無所不包,無所不管,充當著“管家”或“保姆”的角色,這種管理模式是弊大于利。班主任對學生和班務工作管得太多太死,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容易造成學生過分依賴,獨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能力,同時也使班主任工作被動,陷于雜務,疲憊不堪,不利其自身的完善與發展。
班主任教育管理的“彈度”是大膽放手,做幕后導演者和決策人。可以把一些具體事務派下去,靈活授權,建立層次分明的立“樹干組織”體系,分層管理,積極調動學生主動性,讓整個班集體“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充分引導學生參與管理。這種“彈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抓大放小,管主放次的管理藝術,逐步的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班主任教育管理要有“合度”
個人和集體是種相互依賴和相互影響的特殊關系。班主任教育管理要堅持集體和個別相結合原則:通過教育集體影響個人,通過教育個人形成集體。如班集體有良好的學風、班風,學生個體也會在這種集體的氛圍熏陶下,朝著健康、好學的方向發展;當每個學生充滿朝氣、積極好學,班集體才能形成良好的風氣。現在的學生具有豐富的個性,班級內的學生,無論是思想認識、覺悟水平、學習成績、智商情商等都存在著差異。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通過個人和集體的“合度”,抓好班風建設,樹立榜樣,教育引導學生到集體的發展目標中來,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都受到教育,取得進步,使班級整體的水平得到提高。
三、班主任教育管理要有“適度”
在教育過程中,班主任應該嚴格的管理、嚴格的要求、嚴肅的作風,這種管理是正確的。然而管理過嚴,容易造成學生個性壓抑、自制力差、逆反心理強,導致師生關系僵化。這既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也不利于班級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所以班級管理要嚴中有寬,寬中有愛,寬中有度,并不是遷就縱容、放松。
由于學生有年齡特征、個性、生活環境差異,班主任在處理問題時要針對學生的心態“抓心”,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對個性倔強、脾氣暴、自尊心強的學生應采勸打“持久戰”的措施,循序漸進,讓學生自我反省;如果過急有可能會引起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沖突,至使學生喪失學習和生活的信心。又如有些同學都知道的嚴重違紀事件,就應當立即處理,消除影響,如果拖著不處理,會帶來一些不良“后遺癥”。所經班主任教育管理只有正確把握好尺子的“適度”才能達到較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班主任教育管理要有“新度”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管理方法應靈活多樣,有新穎,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要引導學生創造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充分展示學生的一技之長,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才能。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于樂,學生在活動中會主動積極地自我發展。同時,活動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成功的機會。我還定期召開主題班會,組織知識競賽、辯論賽、演講賽。充分利用黑板報,設計表揚欄、展示欄等,讓學生自己組織、自己管理、自己發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五、班主任教育管理要有“激度”
“激度”就是采用競爭激勵機制,這樣可以提升班級管理的效率與質量。比如一個專業班級的學生,在各個方面進行比較時,往往是以自己班級的同學為比較和競爭的對象,以自己班級里排名前列的同學為自己的奮斗超越目標,如果感覺自己在班里已經不錯了,就很容易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整個班級如果不善于與其他班級交流的話,這個班級也就會自以為是、原地踏步。但實際上每個學生的競爭對手更多的在于班級以外甚至學校以外,如果能將其他班級的優秀學生或其他優秀班級的情況在班級里通報,給這個班級以及班級里的每個學生帶來深刻的沖擊,再加以適當的引導,必能刺激和促進這個班級的創新與進步,成功往往就是在不斷的競爭與超越中創造出來的。
六、班主任教育管理要有“尺度”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交流”的過程,只有情感交融的教育,才會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學生無論是生活上還是精神上都渴望得到班主任的關心和愛護。因此,在日常班級工作中,班主任必須積極探尋與學生心靈情感的交融點,使學生真正把班主任當作自己的知心朋友,樂于向班主任敞開自己的心扉。但不能與學生走得太近,師生間稱兄道弟,甚至勾肩搭背,過分的“師生同樂”必然會造成對學生的溺愛,寵出他們一身的壞毛病。師生之間也必須有一個適度的距離。要讓學生在適度的距離中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與班主任在學識、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從而對班主任保持應有的尊重。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要注意角色定位,與學生之間保持一個尺度,努力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既可親,又可敬的班主任形象。
參考文獻:
[1]魏書生.如何當好班主任.北京大學音像出版社, 2005,12.
[2]李鎮西.這樣當好班主任.北京大學音像出版社, 2007,01.
[3]《全國十佳班主任系列——班主任培訓教材》本書編委會.教育部出版社,2007,01.
(作者單位: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