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的特點,本文從課堂教學手段、實踐教學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與改革,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微機原理 實踐教學 綜合素質
隨著微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各類高校的電類、機械類、計算機應用類專業都開設了《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并作為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本文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并結合學生反饋的信息,根據本專業實際需要,緊緊圍繞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結合教學改革,探索出了幾點創新教學方法,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制作動態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傳統的授課模式是板書講授法,其優點是重點突出,易于理解;缺點是比較枯燥且由于受板書的限制。針對傳統授課方法的缺點,《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內容龐雜,其中存在大量的大規模芯片及其擴展、微指令流程和CPU操作時序的講解等。如果上課仍是傳統的板書教學,必將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降低教學效率。
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把聲音、動畫、圖形、文字等媒體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把在課堂中講述的內容形象、逼真地演示出來,使學生深人地認識和了解微型計算機的內部構造。在課件中可用動畫效果來模擬原本無法看到的指令執行過程和數據流動方向、過去在課堂用語言表達的許多功能單元的控制方法、使用技巧等,以往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慢慢消化掌握,現在通過課堂多媒體演示,不僅知道了系統設計,開發的基本步驟,而且對以往學習的難點也理解得比較透徹,課堂的學習效果自然就提高了。多媒體教學是使教學過程形象化的一個有效手段。以課堂教學為主體,借助多媒體和其他教學工具,教學效果會有很大的提高。
二、優化教學內容,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
1.選擇合適教材
目前,《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的教材很多,選擇合適的教材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選用一些當前工業自動化實例充實教材內容,拓寬知識面,為就業打下基礎。大學教育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科研能力,根據培養目標對教學內容要進行整合,合理安排所學的內容,使學生們易懂、易記、有用、實用。
2.利用圖表歸納教學優化教學內容
由于本課程內容多、細、零散、前后內容交錯且涉及到的知識面又廣,學生初次接觸時往往覺得難學,特別是隨著所學內容的增多,學生感覺所接收到的知識比較散,理不出個頭緒來,更談不上好好理解并加以運用了。所以在教學中可利用圖表法對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地歸納組合,即將相關的內容組合到同一個模塊中,然后抓住課程內容的主動脈用連線將模塊之間的聯系標識出來并加以說明,從而使課本上那些分散、零碎的知識點一一串起來,形成一個層次清晰、結構明朗、聯系緊密的圖表。有了這結構清晰的圖表,學生即可以對相關內容進行總體上的把握又可對某一個具體的知識點進行縱向的擴展和橫向的比較,學生學習起來也不會感到混亂,且會激發學習的興趣。
3.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
利用學生對計算機操作的濃厚興趣及對應用軟件接受能力強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一些計算機編程軟件和計算仿真軟件的內容。讓學生能在課余時間獨立完成設計實驗和程序匯編、調試工作。
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結合實例促進學習
在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講解者,還是指導者、咨詢者;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邊學邊用,以用促學,學以致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可經常向學生展示或分析一些我們身邊微機產品,通過剖析系統的結構功能并與授課內容聯系起來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比如分析火車站、商場的大屏幕顯示系統講解微機的LED顯示;如何用微機控制電機的正反轉及如何進行調速,十字交叉路口的紅綠燈控制等等,并通過開展學習競賽等方式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科研精神。
2.化難為簡循序漸進樹立自信心
在教學進行到綜合舉例、編制比較復雜的綜合性程序時,因涉及到各方面知識比較多,使學生感到非常困難。在教學中,除常用指令外,不要求學生對所有指令馬上掌握,而是把指令系統當作一個指令手冊,可采用先從簡單實用的實例開始,閱讀一些源程序,先進行理解和分析,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循序漸進,根據自己的想法在源程序的基礎上做一些修改和創新,直到脫離源程序而獨立設計。這樣既減輕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又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在這種師生共同參與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要求并不很高,學生容易理解并充滿自信心。
3.理論聯系實際開拓視野
教學過程中可安排帶領學生進行校外參觀,使學生們了解當前微機在工業生產控制中的作用,增加了學生們的好奇心、神秘感,結合參觀講述微機技術在目前社會的需求及就業的前景等。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時地關注、培養學生學習《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的興趣,這是學好該課程的關鍵。
四、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加強實訓教學的訓練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能夠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必須把書本知識與上機實驗乃至生產實踐結合起來。
1.開放實驗室,增加學生實踐機會
實驗室是培養在校學生實踐機會的重要場所。在確保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實驗室在管理上應實行開放式管理。這樣,使學習微機的學生就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在實驗室反復實踐加深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它是實踐教學的一項很好的補充,不僅提高了實驗裝置的利用率,也滿足了各種層次學生的需求,增加了學生實踐鍛煉機會,提高了實踐能力。
2.選擇工程實際設計課題,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
如何實現課程設計的教學目標,選題是關鍵。由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相差較大,造成在課程設計學習中,學生之間的水平差異較大。在課程設計中如何使較好的學生能有興趣,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又能使較差的學生也能在一定水平上完成課程設計,給他們增添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和信心。僅靠提供多個設計課題由學生自由選取是不夠的,我們采用可塑性的工程設計課題,使他們各自都能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課程設計中去。這樣做既有學習意義又帶趣味性,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實踐和開發能力。
五、結束語
各高等院校要加強培養“雙師型”教師,鼓勵教師把工程實際技術資料帶到課堂,融入教學中。同時,各院校要建設各具特色的實驗室、學生實習基地,為廣大師生提供廣闊的實習場所。微機技術的迅速發展,也要求教師不斷地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加強實踐環節,采取多種途徑,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卓越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馬武剛.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大眾科技,2007,(01):41-42.
[2]唐永紅,龔安.微機原理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大眾科技,2006,(02):159-161.
[3]黃向龍.微機原理及應用教改探索[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6,(11):386.
(作者單位:河北衡水學院;河北衡水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