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的價值取向往往約定俗成,語文學習的本質就是適應社會的公認。因而,不管教師如何去灌輸或啟發,只要學生在感性上缺乏足夠的認識,有關知識能力就不可能成為學生自身的血肉。這就決定了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獲取和增強語感的過程。這里所說的語感主要是指那些閃耀著美的光彩的語言。
[關鍵詞]語文美感教學 語文學習 語言
長期以來,在中小學基礎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語文教學一直在應試的崎嶇小道上艱難跋涉。對此,廣大有志于語文教改的人士正努力探尋語文教學的新途徑,見仁見智,異彩紛呈。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使語文教學為素質教育服務?語文教改的根本出路究竟何在?我們的回答原則是:建立以美感為中心的語文教學,即語文美感教學。在此,簡要地談談我們提出這一教學的理論思考。
無疑,語文教學面臨這一無法回避的實質問題:學生的語文水平是從哪里來的?有些同學讀書則深得其旨,寫作則筆下生花,其奧妙又是什么?難道我們在語文課上所作的那些繁瑣的講解,我們在作文本上所畫的那些條條杠杠,真有點石成金的魔力?實事求是地說,學生的語文水平主要來自于課外的讀和寫,而得益于語文課堂的實在是很少。盡管對于語文教師來說,這個答案未免于殘酷,然而,它卻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凡是在語文學習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學生,無一不是博覽群書而筆耕不輟的,反之,則必定與書筆交緣不深。
這一現象的生成自有它的必然性。語言的價值取向往往約定俗成,語文學習的本質就是適應社會的公認。因而,不管教師如何去灌輸或啟發,只要學生在感性上缺乏足夠的認識,有關知識能力就不可能成為學生自身的血肉。這就決定了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獲取和增強語感的過程。這里所說的語感主要是指那些閃耀著美的光彩的語言。正所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知其香。”如果所接觸的都是言語和文章的精華,那么,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語文水平就會在不知不覺之中提高。因此,語文的學習不僅是一個獲取語感的過程,更是一個獲取美的語感的過程。
當然,以獲取美的語感來提高語文水平,并不排斥理性的認識。所有的感性認識都有待于上升為理性認識,只有被理性的光輝所照亮的感性認識才能真正地鞏固和提高。但是,我們決不能因此而用理性認識來取代感性認識在語文學習中的特殊地位。語法的分析,結構的解剖,這些都僅僅只是用來幫助學習語文的手段,又怎能堂而皇之地成為語文學習的主體。
由此,我們就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的語文教學,一方面,我們進行著大量的無效勞動,我們是那樣孜孜不倦地追求所謂的理性分析,把一個個活生生的語言現象當作尸體一樣任意分割;而另一方面,我們卻又缺乏有力的措施對學生的課外讀寫加以規范和指導,甚至于揮舞應試教學的大棒對其橫加限制。這樣,我們的教學水平憑什么提高?大量的、不善于在課外自發的讀寫中辛勤耕耘的學生又怎能找到語文學習的出路?既然如此,我們就完全有必要實行語文教學的方向性轉軌,大膽地變理性教學為以美感為中心的感性教學,全方位地改革語文教學的程序、教材和教學方法。
我們認為,語文學習的進程與其知識體系呈不同步性,語文學習既然是一個獲取語感的過程,就應該為語文教學設計一個感性的序。在這里,必須明確兩點:第一,由于學生對生活的認識有一個逐漸加深的過程,因而,用以表達生活的語言也就有深淺之分;同時,語言又從世俗狀態不斷地趨向專門化和藝術化,因而,語言就其表現形式而言又有雅俗之分。這樣,就有可能根據語言的深淺雅俗,將語感的對象劃分為若干個語級。第二,語感本身也是逐漸深化的,我們總是從獲得一些模糊朦朧的印象開始,而逐漸地感到明晰,最后才達到透徹的領悟。我們能夠把語感本身劃分為若干個感級,大體上說,可分為三級,姑且分別稱為感覺,感知和感悟。依據語級而逐層遞進,在一定語級上又依據感級而步步深入,這就是語文美感教學的程序。
教材的改革必然與教學程序的改革相應,因此,在語文教學的每個階段都應該安排三本教材,一本是課內讀本,目標是通過學習達到感悟,一本是課外精讀本,目標是達到感知;還有一本是課外泛讀本,只要求通過閱讀而有所感覺。這樣,就有可能以課堂教學為基地,將語文教學輻射至無限廣闊的課外學習陣地。教材改革的關鍵在于對課文的選擇。我們要求學生獲得最美的語感,就理所當然地要為他們提供最美的語感對象,只有那些為社會所公認的文章中的精品才有資格進入語文教材。
語感的深淺,說到底取決于對語感對象的熟知程度。因此,我們提倡“重讀背、輕講析;重陶冶,輕灌輸”的教學方法。在閱讀方面,針對不同的感級,提出不同的要求。大體上說,獲得感覺只須一般的泛讀,獲得感知就要求精讀,而獲得感悟就不僅要求讀得精,而且要求讀得熟,對于那些十分重要的內容,更必須熟讀成誦,歷久不忘。在寫作方面,也采用不同的訓練方法。具體地說,就是在感覺的基礎上模仿,在感知的基礎上借鑒,在感悟的基礎創造。而以上各種教學方法,都可以設計出相應的教學模式。我們相信語文美感教學的可靠性和生命,因為它牢固地立足于語文學習的客觀規律之中。須知:學生的語文水平能否提高,歸根結底取決于他們看了多少書,看了什么書和怎樣看書,取決于他們寫了多少文章、寫了什么文章和怎樣寫文章;語文教師的職責就在于幫助學生去完成這些工作。
(作者單位:河北隆堯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