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情感品質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加深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個性的必要途徑和重要內容。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應情知并重。
[關鍵詞]科學 科學課程 情感 情感教育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十分重視知識的傳授,而不同程度地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情感教育。導致一些學生怕考試,怕家長,怕學校,生活失去了色彩,學習變得枯燥無味,致使一些學生從厭學走上了輟學的道路。可見,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情感品質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加深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個性的必要途徑和重要內容。
實施情感教育是一個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過程,但我們又要創設一些教育情境和抓住一些教育契機使學生有更多的活動、更多的參與、更多的平等交往與對話,更多的美感陶冶、更多地與自然界交融,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賞。
一、情感教育的“新”背景
和以前相比,新課程標準最大的改變是什么呢?
從某個角度說,就是把學生的情感教育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把學生的“學”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來看待。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真正意義上從“教書匠”成了“靈魂的工程師”。不再一味地“填鴨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將知識融于對學生生存能力的培養、性格的培養、道德情操的培養、處世能力的培養、信仰的培養,等等。
在《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到“科學課程將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使學生初步認識科學的本質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形成保護自然的意識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培養社會責任感。科學課程為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地解決個人生活、工作和社會決策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新課程實施以后,情感教育面對著新的教育平臺,有了新的機遇。
二、情感教育的“新”方法
1.創設情境,有意識地設計情感教育場景
新課程為我們創建了一個情感教育的良好平臺,如何運用這個平臺,會不會用這個平臺要靠教師自己去創新。教師為教學過程所設計的種種教學手段應是為學生的智能和情感能力的提高共同服務的。
如在《探究物質的溶解性》一課教學中,老師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合理分工。其中,有記錄員,有實驗員,有發言者,有后勤工作者。他們可以交換角色,體驗不同角色的工作。然后,教師組織他們進行實驗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和學生之間需要密切配合,通過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不但讓學生學會了知識更學會了如何和人相處,如何與人合作,也了解了將來社會是一個合作的社會。而教師只是充當了一個組織者,學生成了學習真正的主體。
教學過程中,創設師生同樂情境,讓學生始終處在輕松、愉快、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中,有利于促進學生愛學、樂學、會學、學會。
在《測量紙張厚度和金屬絲直徑》教學中,我給出了一些實驗用具,說:“同學們,你們仔細考慮一下,測量一張紙的厚度方法,可以用現有工具也可以另選,老師相信你們每個人的能力。”頓時,教室激烈地討論起來,有人說:“可用刻度尺測出一本書的厚度再除以張數”,有人說:“這樣不好,就給你一張紙怎么辦,應把它疊起來,再測量”。我沒有否定,而是說:“你們的想法都很奇特,可以動手試一試,看哪種方法更好”。學生帶著興奮而激動的心情開始實驗。愉快活潑、樂觀向上的課堂氣氛使我感受到:當學生心理不再緊張,當課堂上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時,學生便感到學習是滿足求知欲的一種樂趣,聰明才智才會得到充分體現。
合理的教育情感、教育情景不是時時都有的,更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需要教師用智慧,帶著熱情去創設。
2.師生評價活動要體現情感教育
在學習行為中,當學生的情感引起了老師和其他同學的共鳴時,他的情感會得到進一步的激發,學習動機將獲得增強。所以,教師應注意自身在課堂的一言一行,注意多用肯定的評價語言和鼓勵的態度面對每一位學生;教師也應用良好的體態語言來表達對學生的關注。
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多,大多學生習慣于在家庭中以自我中心。在科學課中,學生學會了合作和交流,也學會了評價別人。如在《大氣壓強》一節中,我設計了一個“飲料進入口中是由于大氣壓強的作用嗎?”的探究實驗,先由學生作出猜想和假設,并完成任務單,之后同桌之間交換任務單,每個學生對同桌作出評價,然后由教師點評。通過這種活動,學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學會了去贊揚他人,也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增加了對大氣壓強的認識。
3.因勢利導,及時把握情感教育機遇
情感教育不需要空洞的說教,它是一種內心情感的實踐,做個有心人,就會發現它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你可以有意識地去設計,但更多的是隨機發現和及時把握,只要它在教師心里,自然就能體會到學生身上。師生間若能形成情感交融狀態,則老師傳遞給學生的就不僅僅是文化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和品質。老師欣賞學生,學生則會欣賞他人,老師寬容學生,學生則會接納他人,老師從不言敗,學生則充滿自信和勇氣,老師豐富的知識,會促使學生不斷的思考和探索。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情感品質,將成為學生學業有成,事業有成的堅實基礎。
一日,我踩著鈴聲走進教室,看著五個空座位,問:“為何?”學生齊答:“埋葬小鳥去了。”我沒聽明白其中緣由,再問:“為何?”學生七嘴八舌:“有一小鳥飛進教室,學生歡呼,驚了小鳥,為逃命,小鳥一頭撞在玻璃窗上,學生開這窗,小鳥卻又撞在另一扇窗上,幾回合,倒地身亡,心痛之,故隆重埋葬。”話畢,五人回。我低頭沉思片刻,學生問:“老師,你在想什么?”答:“小鳥很可憐,同學們很可愛。小鳥的生命太脆弱了,它既無法理解同學們開窗的好意,也無法分辨我們設置的溫柔而恐怖的陷阱,脆弱的生命無力克服困難,更承受不起打擊和災難,小鳥如此,人又何嘗不是這樣,但愿同學們能有強健的體魄,豐富的知識,這是形成頑強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如此,才能使你的生命旅途總能撥開烏云見太陽。”言罷,學生沉思,好像聽懂了,有點感慨。五人上課遲到,本課時教學內容無法按計劃實施,我沒有半點要批評他們的意思,而是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為他們想,對他們表示理解。這一節課,我與學生情感相通,我們都有點心痛,有點沉重,有點醒悟,有點振奮。
實施情感教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由班主任、課任教師在班級管理和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可以開設正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成立心理健康咨詢室,可以創辦學校心理健康導報,等等。遼寧的一位教授說:如果把學校教育看作是“化學反應”,要提高化學反應的速度和質量,就要加“催化劑”。“情感教育”就是教育教學的“催化劑”。而教師是添加催化劑的人,添多少,什么時候添都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思考和實踐的。
參考文獻:
[1]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岳麓書社出版,2002.
[2]王一嫻.論情感教育與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
(作者單位:浙江蒼南縣新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