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社會上高技能技工人才短缺的形式越來越嚴峻,對這類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筆者針對目前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不足,同時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提出了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教育方面的新理念、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關鍵詞]課程改革 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社會對高技能技工人才的需求日益擴大且要求越來越高。用人單位都希望新招收的技工既掌握現代科學的理論知識,又能夠只經過簡單培訓就能夠立即勝任相應的技術崗位。社會的這種需求就對目前的高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就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的課程改革提出一些個人的見解。
一、課程設置的思路與理念
高職教育必須摒棄傳統的“以理論教學為中心、以課堂講授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方式,而是遵循“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以實際操作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來對課程進行設計。課程的設置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相關技術領域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在設置課程及內容時,應該重點考慮與專業對口的行業企業的發展需要,分析相應的職業崗位和實際的工作任務,根據其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選取教學內容;同時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工作過程為依據整合教學內容,科學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充分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要求。
另外,還可以嘗試“課程置換”的模式,即與某些產品生產企業或專業培訓機構合作,將教學計劃中的課程部分或全部置換為企業或培訓機構的課程。由于這些企業或培訓機構的課程內容更加貼近社會貼近市場,在這樣的模式下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能做到“順利就業、滿意就業、高薪就業”。
二、教學模式改革
1.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
不論是理論課堂還是實訓過程都采用任務驅動和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完成工作任務來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的實施的要求,就是要選好有整合功能和驅動效應的任務。
例如,筆者所屬的專業課題組就從合作企業中獲取工程案例,這些案例與學生當前的學習內容有關,與學生未來的職業崗位有關,有利于提高學生探究的興趣,還要有一定的難度和思考空間。然后,撰寫出項目任務書等有關文檔。我們能夠做到整個學期的教學內容就是一個大任務,每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就是大任務中的子任務。這樣,到學期末,學生就能夠既學習了理論知識,也鍛煉了實踐技能,同時了解了行業規則和項目工作過程。
2.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
在教授了基本的理論知識后,在合作企業的項目中選取適當項目的適當階段和任務,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工程現場,具體實踐相應的技能。在一階段的動手操作結束后,再把項目帶回課堂,做進一步的分析和講解。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對該項知識和技能印象深刻,掌握熟練。
3.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為了營造良好的職業氛圍和環境,專業課題組重構了傳統課堂教學的空間設計,例如,把課堂設置工程現場,或者在校內按照工程現場來布置課堂。可以在工程現場進行知識和技能的講解,然后馬上就開始具體實踐。甚至可以先實踐達到“會做”的目的,然后,再講解達到“理解”的目的。在校內進行教學時,也應該講練結合,有時邊講邊練,有時先講后練,有時先練后講。最后,將在工程現場或實訓室遇到的共性問題,拿回到課堂來講解分析予以解決。這種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方式,使學生在學習工程的過程中同時運用了腦、眼、手等,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方法改革
1.多元教學方法
多元教學方法就是先由教師講授基本的概念和理論知識,然后提出具體問題探討解決方法,學生通過實際訓練理解概念和理論知識,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接下來,學生在自己的課題中找到類似的問題,通過模仿自己解決問題,充分培養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達到總結提高的目的。通過理論講授、上機實訓、自問自做和總結提高這四個步驟,使學生加深了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了實際操作能力,培養了自己獲取知識的方法,提高了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
在講授了一定的概念及應用之后,教師可以給出一個實際的綜合案例。通過對這個案例的分析講解,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些概念,關鍵是體會到了如何在實踐中使用這些知識。
四、教學手段改革
1.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重點、難點全部運用多媒體形式進行形象化地演示。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高速度、高容量的信息資源,更以其聲、形、音、畫合而為一的動感場景和巨大的虛擬設計功能為教學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能全面調動學習興趣,激活創造性思維的環境。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提高了對教師的要求,因為這些多媒體的創意和制作全部由任課教師來完成。更加重要的是教師們還要開闊眼界,涉獵廣泛,這樣才能夠有新鮮的創意和思維。
2.運用虛擬現實技術
為了實現教學與工作崗位之間的“無縫連接”,必須要在學校內的教學過程中,模擬出企業、工程現場、項目等,使學生在這種環境下進行學習和訓練。
比如,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模擬企業中的不同技術部門。然后,給這些部門分別分配相應的任務,并指導他們完成任務,這樣學生將來進入企業之后不會感到陌生。
3.網絡教學環境
專業課題組應該將課程教材、課件、習題、教學指導、實訓實習指導、學習指南、參考資料等各種教學資料上網,全部向學生免費開放。教學網站應該資源豐富多彩,頁面豐富友好,內容經常更新,架構合理明晰,學生能夠非常方便的找到自己想學習的內容。學生在學校內或家中都能夠登錄網站進行學習,營造出一個“全天候、立體化”的學習平臺。
五、實訓環境改革
1.校內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應由行業企業與學校共同參與建設,能夠滿足課程生產性實訓或仿真實訓的需要,設備利用率高。
2.校外實訓基地
校外實訓基地要與校內實訓基地統籌規劃,布點合理,功能明確,為課程的實踐教學提供真實的工程環境,能夠滿足學生了解企業實際、體驗企業文化的需要。例如,我校的校外實訓基地就建立在合作企業中,學生的校外實訓活動與企業的生產活動緊密結合,也就是說,學生來到企業就馬上轉換成企業員工的角色,這樣學生實習的興趣和收獲都大為提高。
通過以上這些改革措施,課程的內容新穎實用重點突出,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在實訓室中再現企業項目完成的全過程,在實踐場所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和訓練,畢業生能夠較快地適應工作崗位和環境,符合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特色明顯。
參考文獻:
[1]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研究課題組.未來五年高技能人才缺口有多大——關于企業高技能人才開發途徑和需求趨勢的報告[J].職業技術教育,2005,(36):40.
[2]高林,鮑潔.點擊核心——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課程開發導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2.
(作者單位: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