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競賽規則是比賽的指揮棒,競技武術散打競賽規則經過多年的改革和創新,促進了競技武術散打的發展,但在近年來,通過研究發現,越來越多的規則條款已經不能適應武術散打市場化和其大眾化的發展要求,武術散打競賽規則新的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規則的制定應向不斷提高比賽觀賞性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競賽規則 武術散打比賽 觀賞性
一、前言
制定競技武術散打規則,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這就要求在制定散打規則時,要盡力提高散打比賽的對抗性、觀賞性,吸引更多的人喜愛散打運動。目前武術散打競賽規則在許多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而這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散打運動進一步發展。本文從武術散打競賽規則入手,進行調查研究,使武術散打規則的修改和改革朝著有利于提高比賽的觀賞性方向發展,從而更好的順應市場化的發展潮流。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將軍杯”2007年全國男子武術散打錦標賽
2.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計法。
三、結果與分析
1.加強武德教育和規范、強調武術散打的“抱拳禮”禮儀
通過筆者到“將軍杯”2007年全國男子武術散打錦標賽比賽現場調查,發現運動員的抱拳禮給人留下的確實就像是在敷衍或是在完成規定的任務。這種對禮節不講究、不重視、不尊重的行為給觀眾留下的印象就是運動員的行禮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一種應付,是為禮節而禮節的行為,崇尚武德的精神沒有得到真正的體現。
通過問卷調查的數據統計結果,有73%的專家和教練員贊成脫下拳套行抱拳禮,有27%的專家和教練員贊成戴拳套行抱拳禮。建議加強和規范武術散打的抱拳禮,在行抱拳禮時脫下拳套再相互行禮,再加上傳統的音樂的襯托,使武術散打的抱拳禮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
2.改革和創新武術散打服裝護具,增加民族特色
散打技術隨著護具形制的演變而變化著。過多的強調護具的保護作用,反而會使散打技術因護具的保護性而趨向簡單化,在今后的訓練比賽中,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服裝護具應朝著安全性、輕便型、電子化方向研制,量化擊打效果,從而保障規則的易操作性,也令比賽更精彩、更激烈。
從問卷調查數據表明,在武術散打的護具和服裝改革中,建議采用傳統特色的分別是20%和32%,所占比例相對較大。我們知道散打源于傳統武術,其護具和服裝設計如果能參照傳統的風格,也許就會更多的體現出這項運動的傳統特色。這樣也許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觀賞性,并且能讓觀眾在看過武術散打比賽后,對武術散打的護具造型以及體現出的傳統設計理念所吸引。
3.改革與創新散打擂臺,突顯中國傳統文化
通過問卷調查,建議用現有擂臺和有圍繩擂臺的分別占27%和20%,建議設計并使用具有傳統特色擂臺的占53%,獨具民族性的運動才是最具生命力的,越民族性的運動,才越是屬于世界的運動。因此,建議古為今用的從比賽場地的布置、場內外氣氛的調動等各方面對散打比賽進行藝術包裝,建議將擂臺設計有四邊形改為八卦形,體現中國武術的傳統內涵。相對于四邊形的擂臺來說,八卦形的擂臺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傳統的感覺和印象;從一定程度上增強武術散打比賽對觀眾的吸引力。
4.通過判罰勸告、警告來減少比賽中的消極摟抱
從筆者到“將軍杯”2007年全國男子武術散打錦標賽現場,發現抱纏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方主動摔,一方防摔,造成持續2秒以上的僵持;一種是由于運動員體力不濟,利用規則中“互相抱纏沒有進攻動作或無效進攻超過2秒喊停”的條款,相互抱纏在一起。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進行專家調查,大部分專家認為主要是加強對消極摟抱的判罰力度,減少抱纏的機會。要求規則限制摟抱的次數,對摟抱現象進行勸告,甚至扣分,有30%的專家和教練員建議采用罰分制;有39%的專家或教練員建議在規則中增加允許膝法進攻的條款;有31%建議取消“倒地在先”條款。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競技武術散打競賽規則是制約和影響其比賽觀賞性的重要因素。
(2)對武術散打競賽規則的改革與創新是增強其比賽觀賞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2.建議
(1)在散打比賽前,安排散打運動員傳統武術套路展示,在一定程度上調動觀眾的觀看熱情,讓觀眾感覺到武術散打的傳統氣息。
(2)在散打比賽前,安排功力展示。建議在武術散打比賽前,通過運動員踢木板、碎磚塊等功力展示,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享受。
(3)在散打比賽前或休息時間,安排武術散打專家對武術散打動作的講解、示范建議在武術散打比賽前或休息時間,也效仿武林大會的成功經驗,通過武術散打專家的講解示范,讓觀眾更好地看懂比賽,也可以讓現場觀眾參與專家的講解示范,提高觀眾的參與熱情。
參考文獻:
[1]劉勁松.對散手推廣普及若干因素的思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3).
[2]李龍,王浩.對競技散手的現狀分析與思考「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5.
[3]劉勁松,劉謙.散打運動中的美學特征[J].荊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
[4]李中正,彭彥銘散打運動中的美學體征[J].武術科學,2006.
[5]邱丕相.武術套路運動的美學特征與藝術性[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
[6]吉洪林.武術散打運動的美學初探[J].搏擊.武術科學,2005.
(作者單位:重慶郵電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