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獨立學院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存在不少疑惑。加強對獨立學院學生管理的研究,進一步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不斷創新學生管理模式,對保證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特色,推動獨立學院的進一步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獨立學院 學生管理 模式 探索
一、獨立學院學生的基本特點
1.學生個性特征呈多樣性,但文化基礎偏差
獨立學院學生基本上為80后出生的獨生子女,家庭條件較好。這些學生興趣廣泛,個性較強,在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在文娛、體育等方面有著較為突出的特長,個性特征呈現多樣性。但是獨立學院學生文化基礎總體偏差,在學習習慣及態度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2.學生創新能力較強,但自律性較差
當代大學生目睹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果,接受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洗禮,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比較快,思維相對活躍。積極的思維為他們終身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保證。但是獨立學院學生在中學階段大多由父母監管,其行為有人干預和控制,自律性較差。進入大學后,他們對自己的行為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律性較差的表現尤為突出。
3.學生心理問題較為突出,自信心不足
進入獨立學院學習的學生在中學期間處于中間狀態而缺乏中學老師的重視,在成長過程中容易產生心理困擾,對生活、學習影響較大。獨立學院錄取分數線低于一本、二本院校,學生容易產生能力不足、低人一等的感覺。高額的學費對這些學生形成了無形的壓力,他們怕被視為花錢買分數,擔心被人瞧不起。學生對自己畢業文憑的含金量、畢業后的就業等都表示懷疑,對自己的前途和未來缺乏自信心,容易表現出一定的自卑感。
4.學生個體需求呈現實性,教育消費理念突出
獨立學院學費較高,許多學生、家長面對高額的費用會有較大的壓力。獨立學院的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具有更強的現實意識,家長、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將受教育認定為享受服務的消費過程,這也無形中給學校提供的教育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現實要求。
二、獨立學院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缺乏育人合力,全員育人的氛圍沒有完全形成
受傳統教育管理觀念影響,獨立學院中存在教書、管理、服務與育人相分離的現象。表面上,“育人”隊伍勢力強大,實際上部分教師并沒有把“育人”看作是自己的根本任務,重科研輕教學與管理,將學生管理完全推給專職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專職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則以“管”為指導思想,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體現,難以發揮學生參與管理的主動性、積極性,沒有形成學生管理者與學生互動的良性循環和全員育人的合力。
2.學生管理工作者素質有待提高,疲于應付日常事務
高校學生工作是對大學生的管理、教育工作,這種工作不僅復雜而且需要管理者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但是,目前大多數獨立學院學生工作隊伍不僅編制不足,而且多由缺乏系統培訓、管理經驗缺乏的年輕教師擔任。在日益復雜的學生管理工作中,他們疲于應付日常事務,很難集中精力研究學生工作規律、經驗教訓以及當代大學生身心特點、思想問題等。同時,學生管理工作沒有真正從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高度去認識其性質、目標和任務,往往停留在完成單項任務,應付上級檢查的水平,“事務型”管理已經成為獨立學院學生管理者的主要工作特征。
3.忽視學生的不同特點,對“以生為本”的理念理解偏頗
獨立學院學生比較活躍,學校為了追求穩定,學生工作過分強調統一和紀律,因而忽視學生的不同特點。這樣的結果必然是使學生身上本來明顯的創新精神受到壓制,學校很難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忽視學生的不同特點從根本上說也就是對“以生為本”的理念理解偏頗,其后果必然是教師管的很累,學生工作也不見起色,同時壓抑了學生多方面才能的發展。
4.學生管理方法和手段相對簡單、陳舊,缺乏創新性和靈活性
教師和學生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多扮演著訓導者的角色,時常將學生存在的問題簡單地歸結為思想認識問題,而無視其心理需要,管教訓導多于關心愛護和心理疏導,因此即使許多教師和學生管理者盡了最大的努力,但學生也難以滿足,無法獲得學生的認同與信任。在獨立學院中做學生工作有時就像是在做一個“保姆”,且習慣于按部就班地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完善,總體上無法超越,缺乏創新性和靈活性。
三、獨立學院學生管理模式的探索
1.建立多維互動的管理體系,努力形成全員育人的氛圍和積極向上的校風
獨立學院的中心任務是培養高質量高素質適合當地社會需要的人才,因此獨立學院的全體教職員工和各個不同的職能部門都有責任來管理、教育自己的培養對象,建立起多維互動的管理體系。多維,就是通過全體教職員工從不同的角度按照育人的總要求共同協調、組織實施對學生的管理和教育,形成全員育人的氛圍?;?,就是指管理者利用各種管理措施,激發學生圍繞成長、成材、成功目標,自覺地參與管理活動,以使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2.樹立科學發展觀,形成“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中,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為社會和用人單位提供高素質的人才,是獨立學院適應社會的法寶。學生交納了高額的學費后,從某種角度講就具有了受教育者、教育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三重身份,對成長成材的引導和服務是學生及家長最大的愿望和需要。因此這就要求獨立學院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形成“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首先,要轉變觀念,尊重學生作為人的獨立體這一客觀存在,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其次,要轉變工作角色,變管理為教育、管理、服務并重,變約束為引導、疏導、開導并行,樹立人性化的工作觀念。
3.強化管理隊伍建設,提高學生工作隊伍整體素質
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學生工作隊伍是十分重要的。獨立學院要有一批政治方向堅定,社會責任感強烈,又熱愛學生工作的專職輔導員,作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同時,要重視對學生工作隊伍的培訓,讓這支隊伍朝著“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方向發展。
4.構建學校、家庭與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管理機制
教育是一個復雜而又漫長的過程,要把獨立學院的學生教育成材,使他們順利進入社會,僅僅依靠學校的教育、管理,而沒有家庭、社會的配合是遠遠不夠的。獨立學院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只有學校與家庭、教師與父母相互合作,加之社會提供的各種鍛煉機會,才能健全學生的人格,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讓獨立學院的畢業生真正成為應用型、復合型、外向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吳冰,周艷,孔祥清.獨立學院學生管理工作探析.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3).
[2]張伶燕.對獨立學院學生管理體系構建的幾點思考.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07,(6).
[3]康芬.淺論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對策.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6).
[4]張益民,唐松林.堅持以學生為本,走特色興校之路.高等教育研究,2006,(2).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