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教學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其重要作用。新的課程標準提出新的體育課程理念:全面提高學生在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方面的綜合素質,正確把握體育與健康教學的特點,積極倡導與實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思想理念,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素質教育 體育素質 新課程標準
體育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的身心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應始終貫徹于這一過程中,這也是體育素質教育的一個根本出發點。那么,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如何貫徹“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1學習新課標、新理念,重新定位體育課堂教學
縱觀過去的體育課堂教學,教師感覺上課累,教的時間長,且學生感覺負擔重,學起來枯燥乏味,了無興趣;究其原因,主要是過去的體育教學大綱定位對體育教學功能的不當,不再適應現代社會的教學要求。而新課程標準從實際出發,尊重學生認識規律,調整了體育教學的要求,按不同的年齡確定了不不同的學習水平段。
2研究各個水平段的新標準,為教材編寫、實施教學策略打下良好的基礎,并能充分體現標準所要求的綜合性、科學性、啟發性、開放性等特點
2.1綜合性。新標準的各個水平段不僅在教運動技能,而且把學生的運動參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都融為一體,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2.2科學性。好的教材是教學的載體,其應與學生的生理、心理、知識接受度和語言、行為能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與應采取的教學策略相匹配。新標準的和水平段學習目標為編排教材考慮了這一因素,設計了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的趣味游戲,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創設不同的學習情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下進行學習。既增加了學習的情趣,又滲透了文化素質教育。
2.3啟發性。過去的教學大綱體現的體育教學一般包括:準備活動、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現在根據各個水平標準,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教師不必像過去那樣一步一步教學,而是根據學生興趣來進行指引,這樣循序漸進,適合遷移,具有啟發性,有利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更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等。
2.4開放性。在新課程標準中的各個水平段的教學更具開放性,賦予每堂課的內容豐富,彈性空間大,既給教師留有開發、選擇空間,也為學習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綜合訓練,學生可以在學習中去體驗、去探索、去表現自我去參加自由的實踐活動。
3通過各種途徑深入了解學生,根據掌握的各種不同的情況進行測查,有利于在實際教學時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出現過往教學中的一棒打的局面,這樣更利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一名處于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及時更新觀念,去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會使新入學學生產生學習是那么的枯燥無味,我們在浪費學生寶貴時間的同時,在有意無意之間也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
4學習新的課程觀念,促進體育教學
在了解各個學生的基礎和水平段以及新標準思想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做為一名處于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應挖掘新課程標準賦予的自由與自主的創新空間,努力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的程序,變革舊有的教學方式摒棄過時的教學觀;在新的課程標準指導下,做到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努力創造出利于學生主動合作,探究的氛圍,促使原來可能枯燥、乏味的體育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更加喜愛,更加主動參與體育教學過程與鍛煉。 諸如,(1)充分使用各種媒體,幫助學生探究知識,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現在中小學生正處天感性認知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將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學習對象聯系建立起新知識的過程,對于學生說,跑、跳、投等運動技能并不陌生,而且學生會經常表現出來,如上隊列訓練課時,可以先教學如何由2路縱隊變4路縱隊的方法,學習完后,請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如何按剛才的方法變隊形,可以變出更多的隊形,通過學習,也許我們的學生就學會了排縱隊、橫隊、2變4、4變8、一字隊、人字隊等多種隊形的排法,這樣既掌握了該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從而反過來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2)構建合作意識,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新的課程標準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體育綜合素質。當然,在學生合作之前,我們得先得找準合作點,教會學生合作討論問題,同時也要注意合作人數不宜過多,以2~4人為宜,并盡可能的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組織者,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如在學習定跳遠時,我們的學生只知道向前跳,卻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跳得輕松、跳得遠,此時我們不要著急地教授,而是鼓勵他們先按自己的方式跳,通過試一試,想一想哪種跳法更合適,自然而然,課堂氣氛就活躍了,作為教師此時應指導學生在合作學習實踐中互幫互助,互相完善。并能不時給予學生肯定的贊揚,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獲得成功的喜悅。當然也就能反過來促進課堂教學了。
5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
中小學生生性好動,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師應順應他們的心理特點過進行教學,教學方式應生動有趣。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掌握知識又鍛煉各種能力,提高身體素質。相信這樣的教學安排使學生上課不但不會感到枯燥厭倦,而且興趣盎然。
6努力探索適應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評價方式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新的評價系統,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應在學生評價上確立了四個原則、四個結合。
四個原則,即:(1)發展性原則。教師盡量用發展性眼光去發展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并給予公平的評價;(2)激勵性原則。對于非凡的想象和大膽的嘗試探究行為,應給予及時的鼓勵,讓標準答案永遠低于學生的創造性答案;(3)過程性原則。即通過學生的學習過程作出評價;(4)平等性原則。即教師與學生的平等性。
四個結合,即定量與定性方法相結合;橫向與縱向評價相結合;結果與過程評價相結合;教師、家長與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
總而言之,主要我們廣大教師在新的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在教學中努力體現體育的實踐性、綜合性,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在教學過程中就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正確處理基本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關系,遵循學生的身心發規律和體育學習規律;我們總會找到適合教師本人以及您所在地區、學校的教學策略,走出一條既符合新課程標準思想理念,又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人民教育出版社.
[2]評價的跟進—詳析中小學評價考試新方案.中國教育報.
[3]體育課程教材研究中心編著.體育與健康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
[4]佛山南海教育局教研室.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培訓資料—文件匯編.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珠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