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等方法,通過對體育教學與訓練中,教師正確的運用口頭語言和體態語言應用研究,指出正確應用語言教學,這將有利于提高教學與訓練質量,也是學科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和未來體育教師語言素質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語言 口頭語言 體態語言 體育教學
所謂體態語言,是指人在交際過程中,用來傳遞信息、表達感情、表示態度的非言語的特定身體姿態。這種特定的身體態勢作為口頭語言的必要補充 ,既可以支持、修飾或者否定言語行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語行為,發揮獨立的表達功能,同時又能表達言語行為難以表達的感情和態度。
一、體態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體育教學,不僅是追求健與美的結合,而且有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術與技能的特殊任務。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技術與技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正確地運用體態語言,是十分重要的。體育教學主要是以室外教學為主,教師向學生傳授技術動作,是以體態語言為主、口頭語言為輔助。所以,對體態語言完成的質量要求非常嚴格,提高教師的體態語言水平,包括教師的姿態、手勢、步態及面部表情等是非常必要的。體態語言和口頭語言是相輔相成的。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在表達感情和態度時,體態語言往往比口頭語言更明了簡捷,更易于感染學生,從而感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那么,體態語言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有哪些傳遞信息的途徑呢?
1.傳遞知識信息
運用體態語言傳授知識,形象逼真,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可突出重點,化解難點,促進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氣氛中獲得知識。如在教原地推鉛球時把這項技術的動作要領,歸納成單字形式,并借助手勢、姿態 、步態,對“蹬—轉―挺―送―推”的動作要點,進行一連串的形象動作演示,學生觀后,其義自通,從而達到給學生建立完整的動作表象之目的。
2.傳遞情感信息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用體態語言來傳遞情感信息。例如,常用“翹拇指”來肯定、贊揚學生思想品德方面或學習活動中的突出表現,為了表揚某個學生對某個問題的出色回答,常用“鼓掌”這一體態語言予以鼓勵。這樣形成一種濃郁的教學氛圍,將產生巨大的激勵效應。當把“翹拇指”和“鼓掌”這些體態語言運用于那些學習較被動的或較內向的學生時,會強烈地激發起他們的自信心,喚起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
3.傳遞命令信息
教學中,教師需經常用一些命令來對課堂教學進行必要的控制。這些命令信息如能用體態語言來傳遞,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丁字手勢”:一掌平放 ,掌心向下;另一手伸出食指,或五指并攏伸出,垂直向上頂在掌心 。這一象征性行為的固定含義是“暫停”,主要是在教學比賽中使用。又如在組織學生練習排球基本技術中的腳步移動時,教師通過揮動手臂方向,向學生交待移動路線,學生只要看教師的手臂揮動方向進行移動,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精講多練的目的。
二、語言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教師在授課時由于教師的話音標準,口齒清楚,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中,而教師的語言準確、精煉、生動、形象又能對學生掌握動作要領提供了方便,特別是語言的生動形象性,它可發展學生的聯想與想象力,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能很快地進入一個美妙的境界,而美妙的境界對提高學生的興奮及動力定型的形成產生不可估量的效果,如隊列操練時,教師在講解有關動作要領后,只要你一提國慶閱兵式的情景,學生就仿佛覺得自己置身于閱兵式的行列中,正在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一樣,立即會情不自禁地昂首挺胸,颯爽英姿地做好隊列動作,從而促進了教學任務的完成,并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學生的這種反應在心理上叫“念動反應”,在美學上叫“移情作用”。因此,語言藝術的美感作用在體育中對正確的動力定型的形成是大有益處的。那么,怎樣在體育教學中使用好語言藝術呢?
1.語言的針對性
教師在語言運用上,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情況和不同的體育訓練項目,使用不同的教學語言,盡可能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知識較豐富,接受力較強的高年級學生要多使用經過提煉的規范化的教學語言,而對低年級學生則宜多使用生動、淺顯明了的教學語言。
2.語言的科學性
體育教學是一門運動科學,科學的內容需要科學的語言去講解,而語言的科學性,主要應體現在“具體、準確、全面”六個字上。在教廣播體操過程中,教分解動作時,要用具體、準確的語言去講解動作要領,在學生掌握了分解動作要領后再強調動作的完整性。只有這樣由淺入深的講解,由部分到整體的訓練才能使學生真正了解動作要領,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受到感染和觸動,從而使學生掌握每個動作的要領及整套動作的完整性。
3.語言的趣味性
小學生年齡小,精神不易集中,常被外部環境因素干擾而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所以體育教師的語言要風趣。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常使學生有新鮮感,而新鮮的東西又易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注意,從而是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記憶。如在做跳馬練習騰空時用“身輕如燕”,落地時用“穩如泰山”等語言來激發學生對動作質量的追求,效果就非常好。
4.語言的啟發性
教學的語言要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其在聽課時大腦動起來。要啟迪思維,就要舉一反三,要多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如在足球訓練課中,用“形如狡兔”來形容足球運動員在比賽中的過人及穿插跑動,使學生盡快掌握過人技術及跑位戰術的運用,并在比賽時能充分運用所學知識,以求取勝對手。教師的語言是體育課堂教學和訓練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它具有傳遞課堂教學信息,促進教學雙邊活動的重要作用。為了不斷優化和完善課堂教學,提高業余訓練質量,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們必須端正態度,在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基礎上,提高認識、勇于實踐、努力創新,切實提高語言水平。
參考文獻:
[1]金祖云.田徑技術教法新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葉奕乾,祝蓓里.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丁忠元.體育心理學[M].山東教育出版社.
[5]體育院系教材編審委員會.運動心理學[M].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