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東省強力推行素質教育,這引起了家長對自己的教育責任的思考。家長和學校應該怎么做,對此,筆者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素質教育 家長 家庭 學校 社會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孩子的成長卻出現了“三大三小”的現象,即生活的空間越來越大,生長的空間越來越小;房屋的空間越來越大,心靈的空間越來越小;外界的壓力越來越大,內在的動力越來越小。這是我們教育的失誤,但這個責任應由家長、學校、社會共同承擔。山東省強力推行素質教育,再度引起全省人民對中小學教育的極大關注,引起了家長對自己教育責任的思考。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本質區別是什么?究竟什么樣的教育才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下,我們應該怎么做?下面結合筆者十多年的從教經驗,談幾點粗淺的認識,愿與廣大同行及學生家長共勉。
目前,考試仍是世界公認的進行大面積選拔的最公正、最有效的手段,考試的功能不用我們質疑,我們反對的只是一切為了考試的教育——即應試教育。素質教育不排斥應試教育,素質教育的成效有相當大的一部分還要靠考試來檢測,良好的應試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因此,二者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統一的。素質教育是從人發展的根本上入手,更人性化的教育,應試教育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而不是全部。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素質教育進行探討。
一、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
1.思想素質。(1)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明確的是非觀念;(2)培養學生具有科學的世界觀,自覺地破除封建迷信和抵制各種邪說;(3)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牢固樹立學好本領,獻身祖國的理念。
2.道德素質。(1)教育學生遵紀守法,自覺地遵守社會公德,成為改進社會風尚的促進人;(2)自覺地遵守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團結同學,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我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應從天上回到地上。空洞的理論對現在的學生來說已不起任何作用,應在日常生活中結合學生周圍的人和事及時教育,在這方面,家長比學校有更大的責任。因為已有專家提出:“現在孩子在學校成績的差異取決于家庭教育”。同在一個教室學,同是一位老師教,為什么學習的結果卻又大相徑庭,原因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上的差異。
二、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知識素質
系統的學科基本理論知識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絕不能偏廢,這也是和應試教育的最大相通之處。這一過程主要由學校承擔。
三、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
健康的體魄是從事任何工作的基礎,這也是應試教育犧牲的巨大代價。良好的身體素質表現為身體健康、精力充沛、體能全面發展。學生在校的體育活動有了具體要求和時間保證,但要真正達到預期效果還要家長引導和老師監督。
四、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現在的學生心理素質越來越差,對人對事態度冷默、離群、悲觀厭世等,這也是應試教育所導致的嚴重后果,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以下特征:
1.認知全面。學生既能正確認識自己,又能客觀評價別人,對人對事能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勝不驕,敗不餒。
2.思維敏捷。對新鮮事物敏感,發散思維好。
3.情緒樂觀。不計較小事,不計較一時得失,心胸博大,性情開朗。
4.意志堅強。能經受住挫折,在困境中能發現前途的光明。
5.人格健全。善于和別人友好相處,能容納人,諒解人;待人接物誠懇、熱情大方,具備一顆感恩的心。
現在的孩子缺少的不是愛,而是對愛的感悟,包括對父母、老師、鄰里、社會,等等。良好的心理素質教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
素質教育是一項全民族的系統工程,必須形成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才能讓孩子成功地走過素質教育之路,家庭、學校、社會也都將成為素質教育的受益者,我們的社會也將更加和諧。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平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