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十音圖在日語學習中的基礎地位是人所共知的,但它在日語教學中的功能延續卻絕不止于此。本文從日語語音的學習、日語單詞的記憶、日語語法學習、日語的男女用詞特點分析等方面論述了五十音圖在日語教學中的作用,以期引起日語學習者的再認識。
[關鍵詞]五十音圖 日語教學 作用
日語學習一般是從五十音圖開始的,這符合語言學習的一般規律。五十音圖是日語最基礎的部分。正因如此,且較容易掌握,它在日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往往被忽視,以至于在以后的日語教學和習得中,沒有得到充分地利用。本文試圖從五十音圖與日語語音的學習、日語單詞的記憶、日語的語法學習等的關系分析中,重新認識五十音圖在日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對廣大日語學習者的學習有所助益。
日語發音表的規定由來已久,常見的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形式。即現代日語中的五十音圖和歷史假名使用法中的所謂“いろは歌”。
五十音圖,是指現代日語中,用假名表示音節,把五十個標音假名排成五橫行十縱列(橫行稱為“段”,縱列稱為“行”)的音節表,構成的發音圖表。在現代假名使用法,其中在ア行、ヤ行、ワ行中有五處重復(イ音和エ音分別有兩處重復,ウ音有一處重復),實際上共有四十五個音節。其形成期大約與“いろは歌”的形成期相同,也是產生于日本平安時代(公元749-1192)中期,是受古印度語音學及漢語音韻學“反切”理論的影響而形成的。
現代日語中,有時依然作為序號標示使用的“いろは歌”是日本平安時代(公元749-1192)中期根據佛教“涅磐經”中的四句偈語“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的意義,用47個假名以“七五調”(即7+5個音拍的形式為一句)編成的短詩,曾作為假名字母的識字歌及字母表使用,現在主要用來表示事物順序。與“いろは歌”的排列方式不同,現代日語中的五十音圖是把日語的假名按照語音的性質進行了分類,排成了5“段”和10行。這樣,五十音圖就不僅只是發音表格,而且在語法應用、發音辨析、詞義區分、詞性分析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五十音圖在日語發音教學中的運用
以常規而言,語言的學習通常是從語音學習開始的,而日語的發音學習,通常是從五十音圖開始的。在日語語音學習過程中,“段”和“行”的校音功能非常巨大,如果能夠充分地發揮這種作用,對正確的日語語音學習幫助很大。其校音功能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以“段”的形式進行校音,另一個是以“行”的方式進行校音。
日語五十音圖的“段”的基本特征是構成其發音音節的元音基本相同,以“ア段”音為例,其元音因素均為/a/,區別只是在于每個起始音節的輔音不同,自第二個音節開始,每個音節的起始音分別為
/k/,/s/,/t/,/n/,/h/,/m/,/j/,/r/,/w/
通過按照“段”來學習日語發音,可以正確地尋找、感覺元音的發音位置和發音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發音比較容易發生錯誤的音節,主要有以下幾個音:“き”、“ひ”、“く”、“す”、“つ”、“ふ”、“せ”等。本來正確發音應該是:
“き—/ki/”、“ひ--/hi/”、“く--/ku/”、“す--/su/”、“つ--/tsu/”、“ふ--/hu/”、“せ--/se/”。
但是很多學生都發音成為如下的發音。
“き--/kei/”、“ひ--/hei/”、“く--/ku/(苦)”、“す—/su/(蘇)”、“つ—/cu/(粗/刺)”、“ふ--/hu/(呼)”、“せ--/si/(斯)”。
產生這種錯誤,主要是因為學生對「ア行」元音的掌握不好,或是單純的去模仿教師或是錄音的發音而造成的。沒有相應的參照標準就很難把握。但是如果按照“段”進行比較,就很容易能夠發現錯誤,會發現把“き”讀作/kei/時,比正確的發音多添加了一個元音因素/e/,把單元音因素/i/發音成雙元音因素/ei/。這樣以來,就很容易地能夠加以改正。同樣地,把“ひ”發音成/hei/,也是犯了同樣地錯誤。「ウ段」音中的「く」、「す」、「つ」、「ふ」等音節,在學習時如果能夠有意識地經常地和元音「う」/u/的發音特點進行對照練習,也能夠及時地發現、改正出現的錯誤。可以說,日語發音通過五十音圖的“段”來進行訓練,能夠形成對日語元音因素的定位,明確日語元音的發音特點和發音方法。
五十音圖的校音功能還可以通過“行”得到體現。如上所述,通過五十音圖的“段”能夠形成對日語元音因素的定位,那么,通過五十音圖的“行”的練習,就可以來辨析、明確各個音節中的輔音的發音特點。如通過「カ行」音的練習,就可以確定清輔音/k/的發音部位和發音特點。同樣地,通過「サ行」音也可以確定清輔音/s/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和發音特點。在所有的十行發音中,比較具有特點的是「タ行」音和「ハ行」音等兩行音的發音。這三行音的發音,用羅馬字來標音的話,可表示如下:
「タ行」:/ta/,/ci/,/cu/,/te/,/to/
「ハ行」:/ha/,/hi/,/hu/,/he/,/ho/
通過比較,可以清楚地看出,在「タ行」音中,「ち」和「つ」的發音應該明顯地有別于同在「タ行」音的其他的三個音,這樣我們在學習時就會引起高度地重視,避免把這兩個音發音成/ti/和/tu/。其次,在「ハ行」音中,通過羅馬字的標音,雖然看不出各個音節之間有什么不同點,但是,在實際發音過程中,有許多人會將「ひ」/hi/和「ふ」/hu/兩個音錯誤地發音成類似于漢語的[黑]和[胡]的發音。所以出現這樣的錯誤,有的人是因為受到方言的影響,有的人是因為沒有正確地掌握清輔音/h/的發音方式,將其發音成漢語的/hei(黑)/、/fu(福)/或是/hu(呼)/造成的。如果能將這兩個發音參照日語中的拗音/ひゃ/、/ひゅ/、/ひょ/等3個音進行訓練,不難找到正確的發音方式。
二、五十音圖在日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
眾所周知,五十音圖是日語學習的開始和基礎。也正因如此,自古以來,它就被廣泛地應用到各個領域,從古代日語的“いろは歌”到現代日語的五十音圖,至今仍然被用來表示事物的順序、事物的開始等意義。下面,對五十音圖在日語語法學習中的實際運用進行分析。
首先,在日語的詞性分類中,詞尾的音節可以作為幾種詞類的標志。在現代日語中,所有的形容詞都是以「い」結尾的,這是日語形容詞的重要特征之一。有的日本學者還把現代日語學校語法教學中的“形容動詞”歸類為“だ形容詞”,相應的把學校語法中的“形容詞”稱之為“い形容詞”。作為日語中的另一重要詞類動詞,其詞尾的音節都在「ウ段」上,因此這也構成了動詞的一個重要特征。當然,日語的詞類劃分,還是根據單詞在句子中的作用、意義等因素來進行的,但是,上述特征在辨析大部分動詞和形容詞時仍然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手段。需要說明的是,在日語詞類劃分中,還有一種比較特別的詞類——連體詞,其特別之處在于構成日語連體詞的單詞大多來源于其他詞類或事由其他詞類的活用形式轉化而成,其中來源于動詞的連體詞常見的有「ある」、「あらゆる」、「いわゆる」、「さる」、「あくる」、「かかる」等等。盡管從詞性角度來說,它們已經不再是動詞了,但是在使用時其表達的涵義中,仍然存在其原始意義的影響。比如,「ある」、「あらゆる」、「いわゆる」等三個詞,在作為連體詞使用時,其意義分別為“某(人、事、時)”、“所有的”、“所謂的”,而作為動詞使用的「ある」、「いう」的含義是“有、存在”、“說、講”。對照比較上面的意義,就可以看出一個連體詞和作為其詞源的動詞之間在意義上存在很大的關聯性。
其次,用言的活用變化主要是參照五十音圖進行解釋說明的。日語的詞類劃分為“體言”和“用言”。這是參照古漢語中的“體”和“用”的意義來命名的。其中用言主要指動詞、形容詞和形容動詞三類,主要用來表示事物的動作、狀態、屬性、作用等意義,在具體應用中,這幾種詞類都伴隨著詞尾的變化,而且自古代日語開始,學者們就是根據詞尾的發音來歸類、描述用言的變化的。這種包括動詞在內的用言的詞尾變化,在日語中稱之為用言的“活用”。由于形容動詞的詞尾變化比較簡單,本文不作詳細介紹。下面,主要圍繞動詞活用和形容詞活用進行說明。
在古典日語中,動詞按其詞尾的變化形式分為一段動詞、四段動詞和不規則變化動詞(包括カ變動詞、サ變動詞、ラ變動詞)。在現代日語中,日本學校語法按照動詞的活用形式歸納為“五段動詞”、“一段動詞(包括‘上一段動詞’和‘下一段動詞’)”、“カ變動詞”“サ變動詞”“ラ變動詞”等多種形式。對動詞進行這種分類的目的,在于該分類能夠幫助學習者在學習句子結構時更快地掌握動詞與后續成分的接續方式。古典日語中,有的動詞的結尾變化,還和句子中的呼應關系相關聯,是理解句子意義的重要標志。(這種呼應關系在古典日語中被稱為「結びかかり」)。
現代日語中,部分動詞詞尾的結構,還可以用來標示動詞的自他屬性。自他屬性是指某一個動詞是他動詞(及他動詞、及物動詞)還是自動詞(不及物動詞、自發動詞)。在現代日語中,存在許多詞干相同、但分屬于他動詞和自動詞的成對的動詞,例如,「集まる」和「集める」、「止まる」和「止める」、「閉まる」和「閉める」、「見付かる」和「見つける」、「助かる」和「助ける」,等等。分析上面的各組動詞可以知道,從屬于“五段動詞”的動詞基本上是自動詞,表示動作的結果或狀態,而從屬于“一段動詞(下一段動詞)”的動詞基本上是他動詞,表示敘述主體的動作。掌握這一點,可以使我們掌握許多類此的詞匯。
三、五十音圖在日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日語的假名的演變過程是非常漫長的。但是,無論怎樣演變,當我們研究五十音圖的構成和由來時,總是能夠感受到漢語意義的影響。這對于中國人的日語學習者來說,非常方便。尤其是分析日語片假名的演變過程,更加有助于我們的日語學習。
日語假名源于漢字,最早可追溯到萬葉假名。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所使用的表記文字全部是漢字,只是這時的漢字不再表示漢語中的意義,僅僅是用來表示日語發音,所以這些漢字又被稱為“萬葉假名”,或是“真假名”。后世人們在對包括《萬葉集》在內的日本古典書籍進行解讀時,或是使用漢字的偏旁部首代表整個字(后來發展成為現代日語中的片假名),或是采用漢語的草書形式進行表示(后來發展成為現代日語中的平假名)。也有相當部分的漢字被保留下來繼續使用,發展為現代日語中的日語漢字(包括日本人自創的漢字)。下面,以五十音圖的前兩行假名的平假名為例試作說明。
五十音圖前兩行假名和與之對應的漢語詞源如下:
あ——安;い——以;う——宇;え——衣;お——於
か——加;き——幾;く——久;け——計;こ——己
在實際的日語單詞中,這些漢字詞源可以有如下發音。
あ:安部(あべ)、安倍中麻呂(あべちゅうまろ)、安蕓(あき)、
(あぐらなべ)、など
い:以外(いがい)、以上(いじょう)、以下(いか)、以往(いおう)、以遠(いえん)、以降(いこう)、以後(いご)、以心伝心(いしんでんしん)、前田玄以(まえだげんい)、など
う:宇宙(うちゅう)、宇井(うい)、宇垣(うがき)宇賀神(うがじん)宇城(うき)、海宇(かいう)、一宇(いちう)、胸宇(きょうう)、気宇(きう)、空宇(くうう)、宇都宮(うつのみや)など
え:衣紋掛け(えもんかけ)
お:於いて(おいて)、於きて(おきて)、於ける(おける)、於女里(おめり)、於母影(おもかげ)、於六櫛(おろくぐし)、於福駅(おふくえき)、於玉ヶ池(おたまがいけ)、於大公園(おだいこうえん)、など
か:加圧(かあつ)、加溫(かおん)、加害(かがい)、加減(かげん)、加護(かご)、加算(かさん)、加盟(かめい)、加重(かじゅう)、加持(かじ)、加濕器(かしつき)、加勢(かせい)、加藤(かとう)、など
き:幾何學(きかがく)、幾多郎(きたろう)、など
く:久我原(くがはら)、久坂(くさか)、久世(久世)、牛久(うしく)、大久保(おおくぼ)、など
け:會計(かいけい)、計畫(けいかく)、計器(けいき)、計略(けいりゃく)、時計(とけい)、計量(けいりょう)、推計(すいけい)、握力計(あくりょくけい)、姦計(かんけい)、圧力計(あつりょくけい)、アンペア計(アンペアけい)、一計(いっけい)、雨量計(うりょうけい)、など
こ:一己(いっこ)、自己(じこ)、利己(りこ)、など
從上面所列舉的日語單詞中,我們可以看出,許多作為詞源的漢字在包含有該漢字的單詞中都發成其對應的日語假名的發音,這對于我們中國人的日語學習者來說,是非常方便的,應該很好地加以利用。而對于英語語系的日語學習者而言,就沒有這方面的優勢。只不過我們在利用這種規律時,需要注意那些例外的發音,如“記”的日語發音多為長音「けい」、“安”有時會發音為「あ」等等。但是總的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方便之處的。
日語的五十音圖在日語教學中具有非常廣泛地作用。本文僅僅從日語的語音學習、語法學習、日語詞匯記憶等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對于五十音圖在日語音便現象分析、日語詞匯的意義推測、擬聲擬態詞分析、日語詞匯的性別差異分析、部分詞類分析等方面的作用,雖然沒有詳細地進行分析,但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能經常地意識到其實際作用的巨大,今后將繼續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奧田靖雄.ことばの研究#8226;序説[M].むぎ書房刊,1984.
[2]春日和男.1986.新編國語史概説[M].有精堂.
[3]堀芳夫.學自由自在國語[M].受験研究社,2003.
[4]益岡隆志,田窪行則.基礎日本語文法[M].くろしお出版,1989.
[5]朱春躍.學日語必讀叢書—語音詳解[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山東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