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課改理念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作為一名教師要想干好自己的教學工作,就必須經常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它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誰的教學反思主動、反饋及時,誰的教學質量就高。
[關鍵詞]教學反思 新課改 以學生為本
新課程改革增加了教學中本來就存在的不確定性:教學目標,教學結果,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都具有不確定性。新課程改革強調的是教師的創新,要求教師樹立特色意識,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怎樣才能形成自己的個性化教學?最主要的就是要勇于創新、善于反思。
一、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是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需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需要教師由職業化步入專業化,即:由“單一扁平的知識體系”走向“豐富立體的知識結構”;由“固步自封”走向“開放更新”;由“謀生”走向“發展”;由“被動執行、傳遞”,走向“主動研究、創造智慧”;由“教好學生”走向“師生共同發展”。怎樣盡快步入專業化的教師隊伍行列呢?作教學的有心人,不斷積累教學經驗,這是最基本的途徑。而重視自我教學反思,又是不斷提高課前預設、課上調控質量,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提升教學思想理念的前提和開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外關于教師素質的研究,已從原來注重對教師教學理論的建構和教學技能的訓練轉向注重對教師已有知識結構、思維模式以及教學能力習得的研究。新課程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理念,要求學生學會學習,要求教師學會教學。學會教學要求教師必須把教學過程作為學習過程,不僅學習教學技術,還要學習教學倫理與道德知識,善于把自己的主體性與主體間性融合起來,使自身獲得進一步的發展,直至成為學者型教師。
教學反思的目的是指導控制教學實踐,經常性的教學反思可使教師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研究型。教學反思是對各種有爭議的“優秀的教學觀”進行深入地思考并依次做出選擇,是對教育觀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
二、新課改下的教學反思理念
在新的課程改革下,要作課程、教學方案的開發者,不作教科書的執行者;作課程改革的主力軍,不作課程改造的對象。這是廣大教師的心愿,也是教育者應擔負起的重要職責。而課程改革,前提是要首先反思自己的經驗與過失,然后才是改革。重視自我教學反思,堅持課課反思、日日反思,養成自我反思習慣,作反思實踐者、反思探究者,這是進行課程改革的首要條件。
新的課改理念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因為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作為一名教師要想干好自己的教學工作,就必須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實踐證明,誰的教學反思主動、反饋及時,誰的教學質量就高。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就能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教學,并使自己逐漸成長為一名稱職的教師。簡單地說,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學;別人如何教、如何學;如何在教中學、學中教的問題。教師要反思的內容很多,比如反思成功得意之處、反思失誤之處、反思學生見解、反思學生的問題和建議。
三、進行教學反思的方式與方法
反思并不等于閉門苦思苦想,也不等于自我檢討,反思應該是在某種理論和觀念的引領下進行的思維活動過程。也只有引入新觀點才能打破定勢和平衡,激活反思思維,拓寬反思思路,開啟反思智慧。否則,我們的反思只能是簡單的回顧和淺層次的檢討,沒有觸及靈魂,不能革新自己的思想觀念,那我們的專業水平自然也就無法上檔次。下面,簡單地介紹幾種我常用的反思方法。
1.課前反思。課后反思已成為我們作教師的自覺行為。但是,我認為課前反思也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的過程。所以每次上課前,我們都要認真地對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手段的應用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上可能有的反應做了充分的反思。這樣,經過課前的反思與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更適合學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2.課后反思。這種反思就是教師在授后及時進行總結,指出成功的經驗或者是失敗的教訓。授后及時反思,不僅能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3.課上反思。主要根據是學生課上的反饋信息,有利于教師及時、自動地調節自己的教學過程,在這一環節,老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監控能力,面對課堂復雜的、動態的情況,能夠敏銳地洞察,迅速地做出判斷,發現問題,及時調節、修正,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教后想想,想后寫寫,認真思考一下得與失,想一想,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情景是否和諧,學生積極性是否調動,教學過程是否得到優化,教學方法是否靈活,教學手段優越性是否體現,教學策略是否得當,教學效果是否良好等等。它對于改進我們教師的教學和學習方式,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朱春勤.如何寫教學反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王春友.如何撰寫教學反思(二).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魏國棟,呂達.普通高中新課程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王薔.英語教師行動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6]徐繼存.教學理論反思與建設.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7]鄭大年.學校學習的反思與重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8]約翰#8226;杜威著,姜文閃譯.我們怎樣思維.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9]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學”的興起與成因.上海教育科研,2002,(6).
[10]熊川武.反思性教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山東濟寧市兗州十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