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筆者認為,孩子變“笨”是“學來”的,是由家長平時的一些不正確的做法造成的,如永遠也贏不了游戲,過早的知識傳授,大量的負面暗示等。那么如何使孩子不變“笨”呢,可以從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孩子對事物保持濃厚的興趣,交給孩子正確的看待失敗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笨 贏 學
一、孩子變笨的原因
經常聽到一些學生家長在談論孩子時說,孩子學習不好,真是太笨了。而我卻認為:家長眼里孩子的“笨”,有相當一部分是“學來”的。一位科學家曾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把一條梭子魚放進一個有許多小魚的水池里,任何時候梭子魚餓了,只要張張嘴,把小魚吞進去就行了。過了一段時間,科學家用一個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魚。開始時,小魚在瓶子外面游來游去,梭子魚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瓶壁上。一次、兩次……慢慢地,梭子魚的沖撞越來越少,最后,它完全絕望了,放棄了捕食小魚的所有努力。這時,科學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備受打擊的梭子魚沉到了水底,一動也不動了。無論有多少小魚在它的身邊甚至嘴邊游來游去,它都不會再張張嘴。最后,這條可憐的梭子魚就這么活活餓死了。
聽了這個故事,每個人都會說,這條梭子魚真是笨死了。而事實是,梭子魚原來并不笨,是無能感最終害死了他。
美國幼兒教育家凱茨在孩子身上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他稱之為“習得性愚蠢”。他說,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某些原因,逐漸產生對學習的無能感,并因此而喪失了自信心,放棄了努力。最終,他們成為了家長眼里的“笨”孩子。
那么,孩子是怎么變“笨”的呢?我認為正是父母平時的一些做法,讓孩子漸漸變成了學習的“菜鳥”。
1.永遠也贏不了游戲
游戲永遠是孩子最喜歡玩的活動。玩游戲,不但能鍛煉孩子的身體,而且還能開發孩子的智力。但如果在游戲中一直讓孩子處于失敗的角色,則往往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捉迷藏是一種孩子很喜歡的游戲,家長在和孩子玩時,如果一次也不讓孩子找到,或者每次總是輕而易舉的把孩子找出來,讓孩子永遠也贏不了。這樣玩游戲,只會讓孩子的感覺越來越糟糕,他會逐漸失去玩游戲的興趣,然后產生一種沮喪感。不用別人說,他自己也會覺得很笨。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贏”的感覺,最終他可能就會變成一個看起來笨頭笨腦又畏手畏腳的孩子。
2.過早的知識傳授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對孩子早期的智力開發,積極地對幼小的孩子進行讀、寫、算的訓練。可是,卻不顧及孩子的年齡特點,不懂得選擇適宜的材料。那些不符合幼兒認知特點的知識,孩子雖然也能靠鸚鵡學舌的方式死記硬背下來,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不能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反而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學習壓力,降低了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挫傷了孩子的自信心。比如,現在小學語文教學所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為了增加孩子的識字量,擴大知識面,教材中要求學生認識的字比較多。但是,這一部分字,《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只要求會認,不要求會寫。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多掌握一點兒知識,就逼著孩子把這些字一遍遍地抄寫,甚至給孩子聽寫。孩子如果不會,就批評孩子笨、不愛學習等。孰不知,這樣做,不僅不能使孩子多學知識,相反,卻增加了孩子的負擔,打消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只能讓孩子越來越不喜歡學習,變得越來越笨。
3.大量的負面暗示
經常聽到一些家長這樣對話:“你們家孩子最近學習怎樣?”“不行,這孩子不好好學習,真是太笨了!”說孩子“笨”現在成了一些父母的口頭禪,有的說起時甚至帶著愛意,覺得這好像是一種謙虛的表現。可是,對孩子來說,他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根本不會想很多。整日淹沒在如此大量的負面暗示里,孩子怎么能不真心實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呢?
當孩子因為上述種種原因,深信自己學習能力很差的時候,他就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他的潛意識就會產生“保護作用”,拒絕新的資訊再進入記憶庫,結果就真的成了“學什么都學不會”的笨孩子了。
二、孩子不變笨的做法
那么,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孩子不變笨呢?針對上述所談,我建議家長們有意嘗試以下做法。
1.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研究表明,當一個人獲得成功,體驗到快樂時,大腦里會釋放出“腦內嗎啡”,這種化學物質會驅使人想繼續重復這一經驗。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一些教育專家認為“成功是成功之母”。這種體驗對小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家長要鼓勵孩子進行各種探索,讓孩子在探索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比如:家長可以為孩子找一棵矮點的蘋果樹,讓孩子踮起腳尖兒,伸手就可以摘到蘋果;可以故意不會寫某個字,讓孩子幫忙,告訴他“你真聰明”……一次次成功的體驗會讓孩子信心百倍、動力十足地向下一個更高的目標邁進。
2.讓孩子對事物保持濃厚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對某一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時,會主動地對其進行探索,從而獲得一定的體驗。因此,要想使自己的孩子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愛學習,家長們一定要在平時多激發孩子對學習活動的興趣,并注意呵護、培養,努力提高其興趣,從而引導孩子主動地去探究學習。
3.教給孩子正確地看待失敗
孩子做錯了事,怎么給予孩子評價是一門藝術。因為孩子年齡較小,本身不具備自我評價的能力,大多數是靠他人對自己的態度來進行自我認識的。家長在孩子失敗時,應告訴孩子:失敗了沒關系,學習、活動等總有勝敗、輸贏,人人都可能碰到。勇敢、聰明的人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繼續努力。允許孩子失敗,也是對孩子能夠成功的一種信任。
(作者單位:山東濟寧市任城區安居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