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作文教學,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說寫能力和自改能力上都發揮著積極、有效的作用。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是優化作文教學和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優化 作文教學
多媒體具有圖象直觀、色彩鮮明、音響逼真、動靜結合的特點和優勢。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把圖象、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應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呢?
一、營造氛圍,激發寫作興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作文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練筆的積極性。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氛圍,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讓學生敢說真話,敢于表現個性。讓他們真切地體驗,自由地抒發。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水,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運用多媒體教學作文,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把現實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進課堂,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讓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寫作。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掌握寫作技巧,是緊張的智力勞動。要讓學生在心理上徹底的放松,靠大談作文的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是不能奏效的。將信息技術或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運用于作文教學中,可有效的緩解這一矛盾。教師可在課前收集、整理與本節作文訓練主旨有關的文字、圖象、聲音等相關的資料,將枯燥的材料、題目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使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使學生調動多種感官認識世界,從中攝取多種營養,不斷完善、豐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庫”,從而進一步激發其寫作興趣,為動筆寫作打下基礎。在電腦房里上作文課時,再也見不到學生搞“咬筆頭、皺眉頭”的情景,學生個個思想集中,精神抖擻,興趣昂然。
二、運用多媒體,優化作文教學
1.發揮多媒體優勢,培養觀察能力
“作文要做到觀察、思維、表達密切結合。”要寫好作文,觀察是第一步。觀察是否深刻、細致,直接關系到文章質量的高低。觀察深刻,感受、體驗就深,就能觸發寫作動機,發現題材價值。由于小學生無意注意占主導,因此很多小學生雖然置身現實生活中,但對現實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細致觀察,難以發現其間內在的聯系和發展關系,以至于出現作文內容重點不突出、條理混亂,不能清楚地寫出所見、所聞、所感。因此,需要教師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導學生按順序、有重點地學會觀察、善于觀察。而多媒體課件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具有獨特的優勢,教師可根據教學要求把圖中的事物作從小到大、從遠到近、從整體到部分、從表面到本質的處理,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反復觀察、從而使學生的觀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細致。
2.運用多媒體教學,培養想象能力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小學生天真爛漫,想象力豐富,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運用多媒體教學,培養表達能力,發展思維能力
現代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既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師指導學生說話。在練習說話時,教師借助課件,創設情境,在觀察思維的基礎上,通過創造性復述課文,編故事、想象說話等多種訓練表達方式,啟發學生動腦,合理想象,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強化語言與思維的訓練。
4.運用多媒體優勢,拓展閱讀,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能力
大量、廣泛地閱讀是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通過網絡下載與學生作文相關的資料,也可以教給學生如何選擇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方法,指導學生上網去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以往要求學生閱讀作文的內容,學生總是顯得興趣不濃,而現在要求學生自己去尋找、下載有關的資料時,那色彩鮮艷的圖畫、優美動聽的音樂、豐富多彩的內容能深深地吸引學生,喚起他們學習的潛在意識,激發他們的興趣、情感。改變了在教學過程中處于的被動地位,使學生逐漸由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轉變成積極的知識探索者,主動的能力構建者,真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三、巧用多媒體批改、評閱作文
校園網絡在評改作文的運用中更充分地體現了它的優勢,它使作文評改更形象、更直觀、更省時。進行作文批改時,教師可將范文錄入Word文檔中,再通過投影大屏幕進行點評、修改,學生在自己的電腦上也可以同時看到。在運作過程中,教師可充分利用Word的剪接、復制、粘貼、刪除等工具對文章進行修改,使字句的增刪、段落的重組變得輕松自然,并最大程度的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了師生協作意識。學生的作文訓練也可通過視頻投影儀、大屏幕投影等供全班師生一同閱讀、分析、修改,達到作文批改、評閱的較高境界。
(作者單位:山東濟寧市任城區長溝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