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學生 記憶力 培養
一、當前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
初中學生普遍存在記憶力低下的現象。其原因是:一是從小學升入中學不能及時適應,記憶發展沒跟上要求。二是生物學科不受重視,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喜聽不喜記。三是懶惰心理太強,不及時復習,記憶不得法,遺忘率高。由于記憶力開發不到位,進而會嚴重制約學生綜合能力全方位的發展。
二、記憶在人的素質中的地位
1.記憶與智力。記憶力是人智力的四個基本要素之一,是衡量和決定一個人聰明程度的重要指標,而且還是想象力、思維能力的基礎。培養記憶力使發展智力的必要條件。
2.記憶與心理。記憶是人的一種屬于智能方面的基本心理過程,它保證人的心理活動得以持續,沒有記憶一切心理都無法發生發展,它是人產生情緒、意志、學習等心理活動的基本條件。
3.記憶與學習。記憶是學習的基礎,學習是人們獲取新知識、新經驗的過程。記憶力是學生的重要學習能力,具備了較強的記憶力,學習的效率才有保障。
4.記憶與創造力。創造力備受當今各國的重視,被認為是跨世紀人才必備的素質之一。知識積累是創新的條件,記憶是創造的前提,記憶力越強,創造力就越強,記憶的知識越豐富,可行創造的領域也越廣。
5.記憶與其它能力。培養記憶力是培養人的各種能力的起點和基礎,因為記憶是思維的起點和伴侶,也是一個人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的保證,是強化知識遷移能力、擴散能力、跨學科能力的前提。
三、記憶能力的開發途徑
1.記憶的前提——學習目標。目標明確可提高大腦皮層相關中樞的興奮度,使記憶效率提高。教師緊扣目標進行教學,并定時檢查,督促學生高效地開展記憶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那么,學習效果就不言而喻。
2.記憶的動力——學習興趣。學生在興趣驅動下,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空前高漲,大腦容易激發并維持在一定水平的興奮狀態,更易產生持久、牢固、深刻的記憶。
3.記憶的關鍵——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分機械記憶和意義記憶。所謂意義記憶是指通過理解材料而進行的識記,也就是理解記憶。機械記憶容易遺忘,而理解越深,印象越深,則記憶越牢固。有位教育家曾說:如果一個人深入思考所讀課文的內容,那么雖然他并沒有努力去記住材料,而材料卻能很容易地印入并牢固保持在記憶里。
4.記憶的保證——復習鞏固,強化訓練。記憶的三個環節是識記、保持和回憶。識記以后若不能保持就談不上回憶,這就是遺忘。及時復習可減少遺忘;而反復強化,才可能形成永久的記憶。復習方式有多種,系統列表法特別有助于強化記憶,因為列表可將各章節分散的知識,按邏輯關系連結成知識網,便于理解和記憶。一般對同類知識進行歸納列表,使知識脈絡清晰、條理分明,而對易混淆的知識用比較列表法,更易分辨區別,這都是為了便于記憶。
(作者單位:山東曹縣朱洪廟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