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中化學 教學方法 運用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有效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教學從而也成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追求的目標。高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去發展學生的認知、情感、能力、素質。在高三化學中,歸納法就是進行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和手段。
歸納法是人類認識活動的一種策略。宇宙萬事萬物不是無序的,而是有著某種內在的結構、秩序和規律的。人類在認識這些事物時,必須一個個地認識,再把這些個別性的認識歸納起來,形成一個反映宇宙“本體”的核心思想。這就是歸納法的思維方式。
具體到化學這個學科,因為化學學科相比其它理科而言,知識的零散性教強、系統性教差。學生不易將所學內容記的扎實、不易形成知識系統,特別是高三學生,處于總復習階段,知識點在學生頭腦中千頭萬緒,亂成一團麻。此時,教師在教學中,尤其是復習教學中,應用歸納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歸納材料之間的一致性總是由“外在的一致”而到“內在的一致”的,外在的一致也可以認為是“偶然的一致”,內在的一致則是“必然的一致”。我們人類的認識活動在歸納法中所要尋找的宇宙本體與事物本質,正是潛藏和表現于這個“必然的一致”之下,這個必然的一致越充分,本體也就越暴露。人的認識也就越能夠發現它。
舉例來說,在高中化學中,我們可以歸納金屬的物理通性和化學通性,便于學生系統地掌握化學基礎知識。物理性質通性———金屬光澤、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這些“外在的必然”,必然潛藏在“內在的一致”之下,這一“內在的一致”即化學鍵類型一致,都存在金屬鍵。化學通性———具有還原性,則潛藏在核外電子排布形似性之下。
如上所述,因為歸納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易于被學生接受,所以在高三復習過程中,有許多內容可以使用歸納法,況且,高中化學教材的許多內容本身就是按歸納法闡明的,尤其是基本理論部分。也就是說,歸納法是編寫教材的一種基本思想,自然也應該成為教師教學的基本思路,使學生在課堂上來體驗、感悟科學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而把知識和方法都變為學生自己的,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比如在復習物質的漂白性時,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歸納:
(1)HCIONa2O2H2O2CIO2的漂白原理——利用了它們的氧化性;
(2)木炭、明礬的漂白原理——利用了它們的吸附性;
(3)SO2的漂白原理——與有機色質結合成了無色物質。
在歸納總結的過程中,學生既認識了一些常見的漂白性物質,又知道了它們的漂白原理的不同,還能使學生掌握一種由現象到本質的認識事物的思路方法,使學生體會到認識任何事物的一般思路。
總之,歸納法是化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也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必要手段,希望高三化學教師都能夠根據自身教學實際,靈活機動的來使用這種方法,使之成為提高學生復習質量的妙方。
(作者單位:山東菏澤牡丹區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