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生 自學能力 培養
自學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獨立地進行學習的一種能力。為了開發學生的智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我們必須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培養學生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下列辦法來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以疑激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時,教師因勢利導,激起他們自學的欲望和興趣,所以,在指導學生自學課文時,我強調學生要一邊讀一邊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學會設疑、釋疑。如教《再見了,親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讀激情,語音傳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學方法,并配合采用“導語撥動情思”、“范讀誘發情思”、“多讀激發情思”等方法,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情感,使他們帶著最佳的自學心境,進行品詞品句,理解課文內容。
二、從樹立自學的信心入手培養學生能力
要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脫“你講我聽”思想的束縛,在課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我要求學生查字典,解決字、詞、句、篇的一些問題,閱讀相關的課外書,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還讓他們自己去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復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地、自覺地看書,積極動腦思考,在課堂上,對可講可不講而學生通過自學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扶一扶,讓其通過自學解決。
三、從培養學生自學的方法入手培養學生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的能力,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把“鑰匙”——自學的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手執鑰匙,去打開語文的知識大門,讀懂各類文章。對《飛奪瀘定橋》一文的教學,則讓學生圍繞“怎樣飛”,“怎樣奪”這兩個重點去讀課文,了解事情的經過,讀懂課文。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方法是能力核心因素,要把學習方法轉化成學習能力,就需要引導學生反復實踐,所以我常常選擇不同類型的短文,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方法,去自學,讀懂短文;在班里還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定期交流學習經驗,使同學們能互相學習,通過長期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
四、從培養學生自學的好習慣入手培養學生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要著重培養學生認真讀書、思考、預習、復習的習慣,還要養成獨立完成作業、檢查作業、看報、聽廣播、勤動筆的習慣。如為了培養學生認真讀書、思考的習慣,我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邊讀邊想;“手到”則要求學生勤查工具書,邊讀書邊圈圈點點,寫寫劃劃,作摘抄或做筆記等。
任何習慣的形成,都必須經過持久的強化訓練。所以,我堅持引導學生在語文園地里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做到習慣成自然。此外,還經常表揚有良好自學習慣的同學,讓他們介紹自己的做法,使同學們學有榜樣,趕有對象,從而促進同學們良好自學習慣的形成。
(作者單位:山東鄆城中英文希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