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觀察能力的培養,是地理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智力培養任務。所以對觀察能力的培養要十分重視,不能放任自流地觀察,而要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即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觀察。
[關鍵詞]地理教學 觀察能力 中學生
地理觀察能力的培養,是地理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智力培養任務。觀察能力是其他智能的基礎。地理學科有大量的感性素材需要觀察,地理感性知識來自大量的觀察。觀察所獲得的地理信息,是想象、思維、記憶、空間智力等活動有用的材料。應當注意的是,觀察能力不是簡單的觀測技能。觀察過程中有其他智力活動參與,如想象、思維、記憶、空間智力等。地理教學中的觀察活動分為圖像觀察、多媒體觀察和實際觀察三種。地理教學過程中,觀察能力的培養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地理學科以大自然和社會為觀察對象。在現代社會,可以觀察獲取的信息猛增。所以,對觀察能力的培養要十分重視,不能放任自流地觀察,而要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即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觀察。觀察能力培養之初,地理教師應具體提出觀察目的、要求,提出觀察計劃,幫助學生從繁雜的背景中區分出有意義的觀察目標,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觀察。中學生,尤其是初中生,觀察容易泛化,或者按個人好惡選取觀察目標,應加以防范。對于復雜的觀察目標,應從宏觀到微觀逐步觀察。例如,對中國民族分布圖的觀察,先觀察漢族與作為整體的民族的空間分布,再觀察漢族主要分布地區少數民族的空間混居以及少數民族地區漢族的空間混居,再觀察少數民族地區各種民族的空間混居。良好的觀察習慣還包括觀察的自覺性,要養成留意身邊地理事象的習慣,從“視而不見”或“熟視無睹”的事象中觀察到有價值的事象。
二、說明觀察方法,注意觀察順序
由于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和獨立、系統的觀察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擬定觀察順序,告訴學生先觀察什么,后觀察什么,再觀察什么。例如,觀察分層設色地形圖,先要看圖例高度表,分清不同顏色代表的高度,然后再看顏色的變化,說明起伏程度;觀察等高線、等壓線、等溫線、等降水量線圖,要看清數值間隔、等值線疏密與走向;觀察河流,一般按水流方向自上游至下游分段觀察各段河流的水系特征與水文特征。
三、既要全面觀察,又要抓住重點
觀察是思維的“觸角”。觀察的片面性必然導致思維的局限性,必須防止“掛一漏萬”、“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傾向。觀察時,盡量調動多種器官參加活動,比較兩事物的異同點,得出正確結論,形成完整概念。同時還要注意抓住重點要素進行觀察分析,防止面面俱到。例如,觀察我國1月、7月等溫線圖,就要重點抓住“等溫線”進行仔細觀察,這有利于理解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的不同特點,并啟發學生自身的感受;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更好地明確氣候特征形成的原因。
四、觀察記錄和整理資料
感性觀察所獲得的成果,可能像“過眼煙云”,看過了或者看多了容易遺忘。應當學會隨手做觀察記錄和整理觀察資料。第一手的觀察記錄是很寶貴的,往往時間流逝已久而不在人的主觀意識中走樣。地理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用文字或者圖畫、照片或者錄音錄象等手段記錄觀察成果。觀察資料的整理應盡量客觀、真實,經過去偽存真、去粗存細,選取有代表性的資料。一些地理描述是有規范的,應當按規范來記錄和整理資料。例如,森林景觀,山地景觀等的描述。課堂上觀察地理圖象,也可以通過提問,規范觀察結果的表達。
五、逐步提高觀察的質量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可以逐步提高對觀察活動的要求。可以通過觀察獲得的地理信息,應當要求獨立觀察后匯報結果。除了課堂上觀察圖象、多媒體畫面外,也可以布置課前校內外觀察。可以逐步加快觀察速度,彌補培養觀察能力之初放慢的教學速度。
六、激發觀察興趣,培養觀察動機
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對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好奇心,是激發觀察興趣、培養觀察能力不可忽視的環節。在組織觀察活動時,要善于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鼓勵學生深入、細致、全面地進行觀察,提示他們觀察要領和對比線索。如觀察用地球儀演示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運動時,先假設太陽和公轉軌道的位置,讓學生便于進行空間想像和思維(如有燈泡接通電源假定太陽則當然更好),接著教師持地球儀轉動(自轉與公轉同時進行),在轉到春秋分、冬夏至四個位置時停下來,讓學生觀察陽光直射點在地球上的位置(可用指圖桿從“太陽”指向“地球”上的赤道、北回歸線、南回歸線),然后在黑板上畫出赤道、南北回歸線,并注明在這三條線上太陽直射的日期。從演示到板圖,從動態到靜態、從空間到時間,使學生通過觀察進行了想像和思考。
但問題還應再深入,原來轉動地球儀時是按地軸與公轉軌道通面傾斜成66度34分轉動的,所以才有太陽直射點的周年回歸運動。若地軸是垂直于公轉軌道面,太陽直射點將有什么變化?(總直射赤道附近)若再假設地軸雖有傾斜,但北極并不總指向北極點則太陽直射點又會怎樣?(永遠直射在北半球或永遠直射在南半球)這樣,學生在觀察過程中就進行了分析思考。
在組織學生觀看幻燈片或錄像、電影時也要先提出問題,或提示應注意看什么,使學生邊觀看邊思考。學生通過觀察,敏捷性提高了,概括性發展了,精確性增強了,他們就能更細致、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客觀世界,形成良好的觀察品質。這對于他們發展思維,鍛煉分析、鑒別、判斷能力,獨立獲取知識是極為有利的。在目前,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這些要求也是適用的。
七、多種觀察相結合
在地理教學中,為了加強觀察的效果,促進從直觀到概括,從形象到抽象的過度,可以采用多種觀察相結合的方式,促使觀察能力從皮毛膚淺到入木三分。實地觀察和實物觀察與多媒體畫面觀察和課堂圖象觀察可以相互對照,景觀畫面觀察與地圖觀察和示意圖觀察相互補充,觀察能力從低級到高級發展。
八、與他智力活動相結合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觀察要達到應有的目的,觀察能力要養成,必須使觀察活動有其他智力活動相結合。尤其是邏輯思維活動,必須介入觀察活動。在觀察活動中同步開展綜合分析、比較、判斷推理等智力活動,可以使觀察結果從感性上升為理性。在觀察活動中,開展想象和空間智力活動,可以加深對觀察結果的認識。邊觀察邊記憶,能鞏固觀察結果,并使結果系統化。
總之,在教學中重視觀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主動觀察事物,使學生所學的知識理解更深,通過不斷觀察,使學生學會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不斷開拓思路,提高創新能力。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曾經說過“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有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進行精細的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由此可見,培養學生具有敏銳而精確的觀察能力,對發展學生智力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山東淄博市第七中學;山東淄博市臨淄區齊都花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