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生 想象能力 培養
一、通過擴想能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我經常用擴想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所謂“擴想”,就是對教材文句的內涵作開拓,或將課文故事擴展。如教看圖學文《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一課時,在分別指導學生初看圖和初步讀文之后,抓住文中11個纖夫逐個具體描繪,圖文對照,使學生認識作者是怎樣對圖進行“擴想”的。讀完以后,我又結合寫作的片斷訓練,要學生在11個纖夫中自選一個進行再次擴想,寫成一篇短文。這樣由看圖到作文的兩次擴想訓練,有例有據,有仿有作,讓學生把自己的某些生活見聞與感受同作品的形象聯想出來,以增強作品形象的具體感性。
二、通過續想激發學生的聯想力
有些課文的結尾,言猶未盡十分含蓄,能激發起學生的聯翩浮想。在學習這些課文時,我往往是因勢利導,誘發學生開展“接續想象”。學了《凡卡》一文后,我以《凡卡寄信以后》為題作文,讓學生展開接續想象,順作者寫作旨意寫了凡卡種種可能發生的更為悲慘的遭遇。還有學習了《三人行》以后,我又以“黃元慶、小周就這樣拉著王吉文吃力地拖著往前看爬”為開頭,讓同學們繼續展開想象,把故事情節想象下去。這樣的想象,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鍛煉。
三、通過誘發學生的思維培養聯想力
在我們的教材中,有一些課文是訓練聯想的好材料。在教《幸福是什么》一文后,我要求學生寫《讀〈幸福是什么〉后想到的》讀后感,要求學生根據課文的理解,聯想自己的親身經歷,也舉一個實例來說明幸福是什么。
四、通過引導學生補充想象發展想象力
如教《小音樂家揚科》一文時,揚科進了地主的食具間不小心觸動了琴弦,“在那寂靜的夜里,一聲呼聲引起什么效果?”“食具間的情景怎樣?”(仆人見揚科站在那兒,立即揪住他;人們以為有賊來了,都沖了出來;……)“揚科這時又怎樣呢?”(他站在那兒發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不知道自己怎么辦,呆住了;他瞪著可憐的雙眼,任憑別人怎樣打他……)在講課文的同時就這樣引導學生進行“補想”訓練,課后還要求同學們把上面所講的寫成一段話。
五、通過假設想象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假想即憑借想象來假設情況,假想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基因。語文課本中有一些課文是培養假想能力的好材料。如教《未來的房屋》老師先用第三人稱的口氣,進行敘述和描繪,使同學們對課文有了初步了解,繼而通過學習,同學對課文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時我便啟發學生想象假如你住在這樣的房屋有什么感想?你“設計”中的未來房屋的外形是怎樣的?你還希望這房屋里增加一些什么設備?這些房屋除了建在海洋、太空之外,你打算設計在哪些地方?在老師的啟發下,同學們情趣盎然地暢談起自己的設想。假想能使學生對課文的情感有進一步的加深。
在教學中,由于能注意有機地挖掘課文中可以培養學生想象的“孔隙”,讓同學們在想象中邀游,因此同學們非常喜歡上語文課,閱讀理解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作文平均得到較明顯的提高。
(作者單位:山東鄆城中英文希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