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 教學創新 要求
一、創新教學的教師要求
實施創新教育,教師創新素質是創新教育的關鍵。語文教師在創新教學中也不例外。教師要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敢于對前人得出的結論或大多數人公認的做法提出懷疑,對自己提出的目標執著追求,在理論指導下聯系自己的工作實際,多想、多看、多寫、多干,以教促研,以研帶教,教研結合。除此以外,語文教師還要有高尚的師德修養,豐富的文化底蘊,淵博的專業知識,科學的教學方法,精巧的教學藝術,嫻熟的操作技術,寶貴的合作精神。
二、創新教學的知識要求
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明確知識產生的發展過程,知識的實際應用,還要讓學生利用知識有待于創新和可能創新。就語文而言,策略性知識的滲透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契機。如,誦讀在中小學語文能力的形成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使學生積累字、詞、句、篇的語文材料,在頭腦里建立儲存感情的語言模型,形成良好的語言反映機制,經歷情感的體驗,接受文化、審美的熏陶。學好精讀課文、學好習作,讓學生認識到作文實際就是把自己在生活中做到的,見到的寫出來,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寫文章就是反映自己的生活,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
三、創新教育的學生要求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學校的主人,是教師教育的對象,也是教師的排戰者,還是教學藝術美的欣賞者、參與者、創作者、審查者,最有發言權的批判者。為此,語文教學改革必須勇于打破常規,以人為本,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學習,逐步走向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之路。
四、創新教育的學習要求
創新教育要求學生不僅掌握知識的本身,而且要求尋找學習知識的方法、技巧、探求知識的來攏去脈,知識的靈活運用以及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遇利問題敢于質疑,敢于創新、能夠創新,不僅學會,而且會學,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作為教師不僅對學生“授之以魚”,而且要“授之以漁”徹底扭轉老師“填鴨式”和“滿堂灌”,學生成為知識的搬運工具和“貯存器”的不良傾向,使學生用創新的金鑰匙撬開知識的大門。
五、創新教學的課堂要求
創新課堂是師生的群言堂,是展示充滿活力和魅力的教學藝術的神圣殿堂,是真、善、美和諧統一的整合場所,是知、情、意多向交流的互動系統。所以,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當好“名導演”,學生要當好“名演員”,共同演好語文的課本劇。同時,隨著新課改的要求,語文教學課堂逐漸擴大,深入到社會,深入到生活,多種器官并用,發揮自身的創新潛能,講、議、辯、練相互穿插,各種媒體有機結合,不斷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創新能力。
總之,只有在語文教學中切實把好這“五個要求”,才能有的放矢,真正把握語文教學的脈搏,使語文教學從舊的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使“語文”這兩個字在學生的心靈中,開出絢麗多姿,搖曳動人的創新之花。
(作者單位:山東菏澤牡丹區何樓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