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村中學 數學教學 教學方法
目前,農村的中學生具有基礎差、知識面不廣、反應能力較低等特點。因此在教育教學中往往有許多教師有這樣的同感,講了很多遍的問題,學生還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在農村中學生源普遍較差的特殊條件下,開展數學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任務更加艱巨。
一、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觀
農村中學的學生,從小生活在農村、見識少、所學知識均為書本知識,對于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等一無所知,因此他們認為所學知識對自己的將來沒有什么作用。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在這一點上,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交流。
二、激發興趣,增強鮮活力
針對數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教材中抽象的、單一的、枯燥的知識,通過身邊熟知的、喜聞樂見的情境,以動促靜,引發學習的動機與欲望,從創設的情境活動中輕松學到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愛學生,增加情感投入。教師首先應該熱愛自己的學生,用愛心去感化他們,把師生間的距離縮短,讓學生感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中學生是正處于青春發育期的少年,許多情感問題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師對他們不聞不問,或是經常打罵他們,這會使他們對老師抱有很大的成見,很怕這位老師。
2.親自動手實踐,主動參與體驗。利用中學生好奇、求知欲旺盛等心理特點組織一些引人入勝的、包括一定問題的學習活動。如觀察、游戲、操作、實驗等。使學生在生動愉快的教學情景、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中,自行提出疑問。
3.要想培養樂于學習的學生,教師就要運用與學習風格相吻合的多樣教學技巧。當教學技巧順應學生的學習風格時,教師就會發現學生學習態度的改變和學習效率、學業成績及創造力的提高。教師還可以不時地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新奇的細節來吸引學生。多樣的教學技巧和教學素材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
三、結合學生實際,嘗試多種教學方法
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地使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盡可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歸納、總結知識。采取各種教學方法,如:討論法、談話法、實驗法等有利于引導學生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講“切線長定理”時結合例題圖形,采用小組接力賽的形式,探討并證明:
圖形中相等的線段;圖形中相等的角;圖中所有的垂直關系;圖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圖中的相似三角形有多少對等。問題提出后,學生討論的過程,也是學生思考、學習的過程。在討論中學生不僅能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運用,而且能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四、精心設計習題
設計的習題要目標明確,注意針對性。同時,設計的習題要新穎有趣,編擬的習題要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帶著求知欲去研究它,還可以通過題型的多樣化或形式的多變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讓學生通過有效地練習,獲取更豐富的數學知識。
(作者單位:山東菏澤市牡丹區金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