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學語文 教學創新 要求
一、創新教學的教師要求
教學中,教師除了要與學生平等相待、和睦相處外,還要樹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生活信念,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敢于對前人得出的結論或大多數人公認的做法提出懷疑,對自己提出的目標執著追求,在理論指導下聯系自己的工作實際,多想、多看、多寫、多干,以教促研,以研帶教,教研結合。語文教師還要有高尚的師德修養,豐富的文化底蘊,淵博的專業知識,科學的教學方法,精巧的教學藝術,嫻熟的操作技術,寶貴的合作精神。
二、創新教學的知識要求
我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從古到今,創新教育的課堂不僅要讓學生陳述知識——即是什么;程序性知識——即怎么辦;更要讓學生學習策略性知識——即為什么?不僅要讓學生明確知識產生的發展過程,知識的實際應用,還要讓學生利用知識有待于創新和可能創新。就語文而言,策略性知識的滲透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契機。如,誦讀在中小學語文能力的形成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使學生積累字、詞、句、篇的語文材料,在頭腦里建立儲存感情的語言模型,形成良好的語言反映機制,經歷情感的體驗,接受文化、審美的熏陶。
三、創新教育的學生要求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學校的主人,是教師教育的對象,也是教師的排戰者,還是教學藝術美的欣賞者、參與者、創作者、審查者,最有發言權的批判者。為此,語文教學改革必須勇于打破常規,以人為本,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求和,逐步走向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之路,我認為這才是真正意義的語言語教學。在主張張場學生個性,著力培養“創造型”人才的今天,我們學生進行求異思維的訓練,利用美國心理學家吉貝福特提出的多端性,變通性和獨特性的訓練,使學生達到“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四、創新教育的學習要求
自主、創新、探究是創新教學所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創新教育要求學生不僅掌握知識的本身,而且要求尋找學習知識的方法、技巧、探求知識的來攏去脈,知識的靈活運用以及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作為教師不僅對學生“授之以魚”,而且要“授之以漁”,徹底扭轉老師“填鴨式”和“滿堂灌”,學生成為知識的搬運工具,和“貯存器”的不良傾向,使學生用創新的金鑰匙撬開知識的大門。
五、創新教學的課堂要求
創新課堂是師生的群言堂,是展示、充滿活力和魅力的教學藝術的神圣殿堂,是真、善、美和諧統一的整合場所,是知、情、意多向交流的互動系統。所以,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當好“名導演”,學生要當好“名演員”,共同演好語文的課本劇。同時,隨著新課改的要求,語文教學課堂逐漸擴大,深入到社會,深入到生活,多種器官并用,發揮自身的創新潛能,講、議、辯、練相互穿插,各種媒體有機結合,不斷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創新能力。這樣不僅強化了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理解,訓練了寫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領域,鍛煉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與人交際的能力。
(作者單位:山東菏澤牡丹區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