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語文教學 小學生 創新能力培養
一、鼓勵質疑,點燃創新火花
質疑問難是學生創新性思維獲得發展的前提。教學中老師應解放學生的嘴,給學生發表獨立見解的機會,鼓勵他們向老師質疑,向課本質疑,向同學質疑。如教學《問銀河》一課時,對于文中提出的“銀河里有沒有長胡子的小蝦?有沒有穿硬殼衣服的田螺?”“銀河里有沒有春夏秋冬?有沒有日出日落?”這幾個問題,我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猜銀河會怎樣回答,然后在互相質疑中學習、創新。當學生提出“銀河中可能會有小蝦,會有田螺”時,馬上就有同學向他質疑:“銀河又不是河,怎么會有小蝦,會有田螺啊?”這就是學生聯系已有的經驗思考,在質疑中迸射出的創新的火花。
二、放飛想象,激活創新思維
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只要老師創造條件,正確引導,學生有情有景地學課文時,教師要啟發學生進行再造想象,邊讀邊在頭腦里浮現圖畫。這樣,能用圖畫幫助理解內容,又培養了想象力。教學《老樹的故事》時,我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想象鳥兒圍著老樹提問的情景,并讓學生表演課本劇,允許他們大膽地想象,創造性地進行表演。學生的想象性提問有:“老樹、老樹,你臉上怎么有皺紋啊?”“老樹,老樹,你笑得好甜,你很幸福嗎?”學生在想象中激活已有的經驗表象,進入個體豐富的想象空間,超越語言的表層,與作者的心靈一同震顫,新知不斷形成,思維異常活躍。
三、誘導體驗,調動創新熱情
追求成功帶來的自豪感和滿足感,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傾向,小學生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給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創造各自成功的機會,拓展他們感知、行動和發展的空間。如《珍貴的紀念》中,小動物們分別用自己的方式在他們合作蓋的小亭子上留下了紀念,小熊在大石頭上刻了個“熊”字,小猴子把自己的名字寫在柱子上,小兔子也在臺階上刻字,而小刺猬卻是在亭子周圍種了五顏六色的鮮花。不用說,當然小刺猬是做得最正確的,可能沒想到在“你喜歡誰”的討論中,居然有一個孩子說:“我覺得小熊也有可愛的地方,它也為蓋亭子出了力,也是愛勞動的孩子。它也是出于好心,想留個紀念讓亭子更美才在石頭上刻字的。”顯然孩子的回答并不是課文所要反映的中心,但是孩子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所以我充分肯定了這個同學的表現,并因勢利導:“你能看到小熊的優點,這很好,我們相信小熊看到小刺猬種下的那些美麗的花兒也會明白什么才是最珍貴的紀念的。”當學生產生一些具有個性的想法時,我都用驚異的表情、贊賞的目光、激昂的語氣感嘆道:“呀,真聰明!”,“真富有個性!”讓學生在教師的表揚和肯定中體驗到參與的興趣、成功的快樂。
四、拓展時空,培訓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它主要包括新思維能力和創造想象能力。在語文學習活動中,要把學生學習的時間、空間還給學生,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廣闊的空間自主地學習,創造性地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課堂上教師要善于組織開放式教學,默讀思考、朗讀詠誦、討論交流、合作研究……在這開放的教學形式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理解表達中,他們有自己的觀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語言、自己的真情實感和自己獨立的見解。此外,語文學習的開放性還體現在課內向課外延伸。
(作者單位:山東菏澤牡丹區皇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