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物理實驗教學 直觀性 物理現象
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種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如何根據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精心設計演示實驗,提高演示實驗的直觀性,同時,對學生實驗起到示范性作用。
1.實驗前應做好充分準備。如在初四《電阻》一節中,在做金屬的電阻隨金屬的溫度升高而增大的實驗時,如果沒有試做而想當然地用普通導線代替燈絲的話,就會導致實驗現象不明顯而失敗。
2.實驗力求簡單方便,包括儀器結構簡單,操作簡單和演示現象導出的結論的解說或推理簡單。
3.實驗力求現象清楚、直觀、可視性強,有機地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計算機,以提高演示效果。如在初四《磁場》一節中,如果結合適當的課件,效果就會非常理想。
4.實驗中要圍繞教學內容,采用相反的或不同的現象作對比的演示方法,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演示時,要讓學生觀察物理現象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漸變過程,使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規律性有較深刻的認識。演示實驗中,要引導學生注意掌握實驗觀察方法,明確實驗觀察的目的和任務,注意重點觀察和一般觀察相結合,特殊觀察和一般觀察相結合,對比觀察和一般觀察相結合。觀察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學會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
5.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實驗失敗,數據有差,都要坦率地告訴學生,并與學生分析原因,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如在初四《用電壓表測電壓》的試驗中,往往測得的支路電壓并不等于干路電壓,對于這一結果,要認真分析,仔細講解,使學生明白其中原因。
6.改革傳統的演示實驗法,讓學生參與演示實驗,變被動為主動。教師做,學生看,這種傳統的演示實驗法學生比較被動,不利于學生提高對實驗現象的認識和理解。教師課前有目的地安排一些實驗讓學生事先去完成,演示實驗時讓學生配合教師一同完成,這樣既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能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加強。
7.不斷改正演示實驗,增強實驗的趣味性和直觀性,啟發學生思維,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壓強”的教學中,為使學生弄清壓力、受力面積和壓強這三者的關系,可以向學生播放雜技表演——人壓釘板的錄像。提問學生“人體為什么沒有被釘子戳破皮膚?”許多學生認為是練出來的“硬功夫”,可以用如下的實驗來尋找答案。出示兩塊木板,一塊裝有三到四顆釘子,另一塊裝上許多密密麻麻的同樣的釘子,把盛滿紅水的同規格的兩個薄尼龍袋,分別輕輕放在兩板的釘上,觀察:結果放在三到四顆釘上的袋子被戳破,紅水流出,而另一袋沒破。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要求學生從課本中找出答案,得出結論。
8.許多普通中學尤其是鄉鎮中學實驗設備不完善,實驗器材嚴重不足,演示實驗的直觀性和可見度不太理想,演示實驗條件受到限制,可以因陋就簡,設法用類似的實驗代替,增強實驗效果。例如,演示聲音的強弱與振幅有關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實驗:用一根細線吊起一個乒乓球,第一次輕輕敲擊音叉,音叉發出微弱聲音,接觸乒乓球,乒乓球振動幅度較小,第二次用力敲擊音叉,發出較強聲音,讓音叉接觸乒乓球,乒乓球被頻繁彈起的幅度較大。這個演示實驗效果非常明顯,既可說明聲音由振動產生,又可說明聲音強弱與振幅有關。
(作者單位:山東蓬萊市北溝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