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學教師 素質與修養 建設
一 、教師應具備適應創新的時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要求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要求教師做到見怪不怪,不怪的東西既是我們見慣的東西,是沒有創新的精神,只有沒有見過的東西,才覺得奇怪,奇怪的東西才具有創新成分。其次,要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也是學生探索知識奧秘的動力,更是學生創新精神的源泉,因此,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給學生以知識的啟迪,更要加強對學生創造精神的培養。
二 、教師在教學中要具備“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要求
在教改中,要十分重視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生的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挑戰性的,因此,教學要注意生活化教學,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體會到各學科就在身邊,領悟到學科的樂趣,感受學科的魅力。
三、 教師應善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要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讓學生喜歡你這位老師;讓學生喜歡你這門課,這樣,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四、教師要牢牢把握和定位師生在課堂上的角色
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體現著教師為學生提供服務的職責。教學中把自主權放給學生,并不是放任自流,這就意味著教師的責任更大了,對教學的要求更高了。因此,一個好的老師在課堂上認清自己的角色尤為重要。
五、 教師要善于俯下身子走進學生的心里
有效的學生評價,對于促進學生和教師的發展以及改進課堂教學實踐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評價以老師對學生的評價為主,缺乏學生對老師的評價行為,教師對學生的參與情況、學習過程與學習效果重視不夠,因此,教師要走進他們的心靈,能聽進他們的不同聲音,要讓學生的評價活動大放光彩
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當代學生最突出的特點是獨立性、自主性、觀點多樣性,這符合社會現實,也符合社會發展趨勢。老師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個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新課改下,教師不再是“金口玉”言的命令,而是要走近學生、溝通感情,加深友誼,使學生能夠說真話、吐真情,與老師產生共鳴,久而久之便形成良師益友的學習氛圍。
七、 教師要善于關注,真愛每一個學生
德國的凱興斯興納有句名言:教師的特征在于愛人,誰若活著而不愛別人,他就根本不配做老師。這也說明“愛”在教學中的意義所在,它會使我們的教育充滿生機。尤其是后進生,更應該多給他們一份關愛,去溫暖他們冷漠的意志,不然教學效果便大打折扣。
八 、教師要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提高學識水平
社會飛速發展,對知識的要求愈來愈高,教師只有不斷“充電”,認真提高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不斷獲得新知識,才能趕上時代步伐,使自己成為真正受學生尊敬的老師,成為一名合格的教改的實踐者和開拓者。
(作者單位:山東菏澤牡丹區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