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魚學名眼班星麗魚、俗名豬仔魚,屬鱸形目,麗魚科,星麗魚屬。原產南美州的巴西亞馬孫河流域和圭亞那、委內瑞拉境內。
1.外形特征。地圖魚是一種較大型的觀賞魚,原產地條件下體長可達35厘米。體呈橢圓形,頭大,嘴大。背鰭基部很長,起自胸鰭上方背部直抵尾柄,鰭條前部是鋸齒狀短硬棘,后部軟鰭條較長,背鰭與臀鰭對稱,鰭末端略圓。腹鰭胸位,鰭端尖條形。尾鰭后緣圓形。體色基調烏黑或黑褐色,散布著不規則的橙黃色斑塊,間鑲紅色條紋,呈地圖狀而得名。尾柄基部有圓形黑斑,其外圍有金色環,閃閃發光似星,故又名星麗魚。
2.生活習性。地圖魚雖然平時游動遲緩,色彩單調,但它們對人類卻很有感情。當人走近魚缸時,它們會立即向人的方向游來,以示歡迎。地圖魚壽命較長,可以活10年以上,是一種優質的觀賞魚品種。
地圖魚對水質要求不嚴,在弱酸性、中性和微堿性水中都能正常生活。生長適宜水溫22~30℃。要求水中溶氧量比較高。喜食動物性活餌料,屬肉食性兇猛魚類,既吃小魚蝦,也能食豬肉等碎塊,所以決不能和小型魚混養。地圖魚雖然體態粗笨,但游泳快速,反應敏捷,捕食機靈準確。當飽食后或處在擁擠的不良環境下,它便懶洋洋地側臥打盹如豬,因而有豬仔魚之稱。地圖魚食量驚人,生長快速,只要投餌充足,水域水質條件好,當年至少可長到16厘米以上。長大成熟后的地圖魚,碩大肥壯可食,其肉味香、鮮美,是一種有開發價值的高檔食用魚。
地圖魚對光照比較敏感,又經各地不斷地人工繁殖和培育篩選,其體色斑紋現已發生變化,有白地圖魚、紅地圖魚、黃地圖魚等。白地圖魚全身米白色,間有淺黃色斑紋,尾星為紅色環包圍。紅地圖魚全身鮮紅色,鰭邊呈不規則白邊。黃地圖魚全身橙黃色,頭背部和各鰭有不規則的黑斑。紅花地圖魚在褐黑色的體上散布著紅色花紋與斑點。如將地圖魚放入水庫網箱中飼養,其花色還大為豐富美麗,尾星亮麗,出現率多。體色有灰藍、灰黃、紫黃、紫紅、紫綠、猩紅、綠紅(前面的字為前上身色彩,后面的字為后下身色彩)等。投喂特制的配合飼料,地圖魚也肯攝食,在水庫網箱中飼養的地圖魚,生長快速,成活率高。
3.繁殖特點。地圖魚10月齡到1年以上,體長達18厘米左右,性成熟。雄魚頭略高,斑紋色澤鮮艷,鰓蓋處的黃色斑塊閃閃發金光,尾星亮,背、臀鰭末端尖形稍長;雌魚體幅較寬,腹部膨大,色澤不如雄魚。1尾雌魚產卵可達1000粒以上。受精卵經2~3日孵出仔魚。(廣州 中國水產科研院珠江水產研究所 劉超 郵編:51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