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2008年3月份,耿某與繆某簽訂了一份車輛買賣協議,雙方約定:由繆某購買耿某的“時風牌”拖拉機一臺,商定該車價款為5000元,車輛交付后由繆某承擔該車的運轉費用。協議簽定后,耿某于2008年3月份將該車交給繆某使用,繆某亦向耿某交付了5000元車款。但該車未過戶,其戶主仍為耿某。自2007年9月份至2008年3月,耿某一直沒有向有關部門交納該車的養路費。2008年3月,山東省泗水縣交通局以該車的注冊戶主耿某為申請執行人,對該車的養路費向泗水縣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耿某為此交納了該車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的養路費1036元和執行費130元。為此,耿某將繆某訴至泗水縣人民法院,要求其承擔上述費用。
判決:法院在審理后,認為原被告雙方應履行車輛的過戶手續,被告繆某承擔相關規費的費用。
評析:農機部門辦理的機動車登記,是準予或不準予機動車在道路上行駛的登記,現行的機動車登記僅是一種行政管理手段。在機動車登記車主與實際出資人不一致時,應如何認定機動車所有權人呢?應以實際出資人作為確定機動車所有權的依據,而不應以農機部門的機動車登記作為所有權轉移的標志。本案中,原告向被告交付車輛,被告向原告交付車款的行為,系雙方履行該車輛買賣協議的行為,該車輛交付后,雖未辦理過戶手續,但該過戶手續是我國有關行政法規規定的形式要件,對該要件的欠缺有待于雙方當事人補足,并不影響該買賣合同的履行,也不影響該買賣合同的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38條規定:“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交付標的物。約定交付期間的,出賣人可以在該交付期間內的任何時間交付。”可見,合同履行與合同無效是兩個方面的問題。該車輛交付給被告占有使用后,該車的風險也隨之轉移給被告,該車也完全在被告的管理控制下,除非買賣雙方另有約定,此時該車的相關規費應由買車方交納。而本案買賣協議約定由被告承擔該車的有關規費,所以被告應該按照買賣協議的約定履行車輛交付后相關規費的交納問題。
(山東省泗水縣農機局 楊玉棟 徐浩 郵編:27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