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奧運會召開在即,競技的氛圍空前高漲。在體育賽場上,運動員大展身手,一決雌雄;在體育場外,競爭的形態更是五彩繽紛,以商業競爭為最。然而,兩者的落腳點是相同的,即在強者的帶動下,提升整體實力,讓人們感受到一個“更快、更高、更強”的時代。只不過前者表現在競技水平上,后者的體現形式是產業經濟。
搭奧運快車,各行各業都表現出了強勁發展勢頭。而最搶眼的自然是電視機產業,畢竟現場觀看比賽的人是少數,更多的人都是通過電視來享受這一體育盛事的。基于此,如何在電視畫面中體驗身臨其境的競技熱情,人們對電視機有了更多的期盼。
對電視產業來說,這是一個挑戰,更是一個機遇。難怪中國電子商會常務副會長王寧在第四屆中國數字平板電視市場發展論壇上說,2008年是我們真正的平板電視飛速發展的一年,也是平板電視數字化的元年。
平板電視新契機
近年來,全球平板電視市場發展迅猛。iSuppli數據顯示,2007年,全球平板彩電出貨量超過9000萬臺;2008年全球平板彩電出貨量達1.14億臺,占彩電總體市場的55%。
而我國平板電視消費市場開始起步于2005年,三年時間里,我國的電視企業人不斷試水,在酸甜苦辣中摸爬滾打,等待涅。
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長虹多媒體產業董事長郭德軒說:“在中國市場做平板電視的人,基本上都是辛辛苦苦創業,然而囊中羞澀。”
為什么這樣呢?
問題的關鍵就是中國企業不掌握上游屏資源。市場需求很大,而上游屏資源有限,往往是有錢都買不到,無形中成為了企業發展的瓶頸。
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很重要的一點是國內彩電一定要進行產業鏈深度的垂直整合。因為,原來分工以及水平層次上的專業競爭已經轉型為整個產業鏈整合的競爭。
然而,從平板電視市場份額超過CRT的一刻起,注定了CRT時代的終結,平板電視機接過了電視產業的大旗。
2008年上半年國內平板電視消費需求達到495萬臺,保守估計,2008年下半年國內平板電視的需求量會達到720萬臺。2008年全年同比增幅有望達到50%。
數據也充分證明,平板電視市場需求旺盛,它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
“平板電視是一個大趨勢,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順藤摸瓜,尋找平板電視新的發展契機,獲得更有效的利潤增長點。”郭德軒說,“這就要看到平板電視的發展趨勢了。我個人理解的趨勢是,數字化、高清電視,3C融合。”
如郭德軒所說,真正理解了平板電視的發展趨勢,投入科研力量,就能繞過“上游屏壟斷”這個雷區,找到適合自己的利潤路徑。
其實,東芝公司“3P”的商品戰略也是可以供國內廠商借鑒的。第一個“P”是優勢,即附加價值,新的時尚設計、高畫質、高音質;第二個“P”是價格,推出高品質的物美價廉的產品,同時降低綜合成本;第三個“P”是環保,推出低功耗產品,杜絕使用有害物質。
況且,2008北京奧運會本身就是電視產業一個莫大的發展契機,利用好了這個“王牌”,平板電視自然會一路高歌。
數字時代到來
“數字產品”歷來都是時代的寵兒。在平板電視時代,平板電視數字化自然是先天性的閃光點,更是潮流中的潮流。
最早開始數字信號廣播的是英國和美國,在1998年,然后是瑞典,2003年,日本也開播了數字電視信號。這些電視產業發達的國家見證了行業的長足發展,引領了電視產業的潮流。
而我國在2006年8月發布了數字地面廣播的國家標準,2008年5月份在北京正式開播了地面數字信號,然后是上海和沈陽。而在奧運會之前,包括天津、廣州、秦皇島、深圳都將開通。
2008北京奧運會將首次實現數字高清電視轉播,這無疑給彩電行業帶來全新的產業發展契機,促使數字電視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奧運會在開啟中國數字時代的同時,也開啟了數字平板電視增值服務時代,隨著數字電視開播,我國平板電視產業走向數字時代多了一層保護。
其實,我國數字電視市場發展已經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據統計,我國數字電視用戶已經達到2700萬戶,高清平板推廣市場基礎穩固;我國衛星、有線、地面數字電視發展出現三足鼎立局面;數字電視產品需求起步,預期購買率達15%。
這幾方面的因素,確保了我國平板電視數字化的進程,為電視產業的良性發展起到了基石作用。
在數字電視領域,TCL起步相對較早。長期以來,TCL致力于數字視頻類產品的技術創新和專利積累,輔之以大手筆的國際化并購,使得TCL獲得了很多模擬和數字電視的基礎知識產權,搶得了市場先機。
在接收數字信號方面,TCL推出了全模式接收的高清數字電視一體機,它能夠實現無線地面數字電視信號、有線數字電視信號和傳播模擬電視信號的全面兼容,在收看高清數字節目的時候,消費者無須另配高清機頂盒,這不但降低了運營商的平移成本,也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TCL集團工業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朱昌昌表示,接收地面無線信號,僅僅推出無線地面數字一體機還不夠,要推動數字一體機的全面發展,必須要考慮到更為龐大的有線數字用戶,畢竟在更多的城市,是采用有線的方法來收看數字節目,各地廣電系統的有線數字電視平移還在推進中。而數字一體機的發展,更多地將依托于各地廣電運營商的支持。
可以說,數字電視一體機的問世,直接將數字電視帶到了消費者的眼前,讓人們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捷和高清。
數字電視一體機市場廣闊
2008年2月1日,發改委等部委下發的《關于鼓勵數字電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通知實施,中國六大奧運城市和廣州、深圳地面數字信號將相繼開通,為數字電視體機產品提供良好的發展機會和成長土壤,更為數字電視接收產品提前釋放了一部分消費需求。
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預測,伴隨數字電視產業鏈上下游的日益成熟化發展,數字電視一體機市場的需求量將上升至國內整個數字電視市場的50%甚至更高,這已是大勢所趨。
TCL、康佳、創維、夏普、索尼等大多數品牌都具有數字電視一體機產品的技術儲備,并陸續開始鋪貨,試圖先入為主。
而《經濟》記者在走訪北京多家家電連鎖商場時,并未發現數字電視一體機樣機的展示,隨機采訪的一些消費者,也對數字電視一體機并不了解。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 數字電視一體機雖然在國外已經較為普及,但在我國仍然是一個新生事物,消費者認知度普遍較低。
其實,任何一種新興產品在推廣初期,勢必要經歷相當一段時間的市場接受期。而數字電視一體機的困難主要來自數字電視產業支持情況,數字高清節目內容的準備和整個消費市場對其的認知度。同時,由于受目前市場供需限制,導致成本較高,數字電視一體機產品價格較之同規格平板電視產品價格偏高。
在這一層面上,就需要政府、企業和各方共同努力,教育消費者,推動市場發展,只要數字電視一體機市場步入普及階段,價格自然會隨之下降。
陸刃波認為,從全球市場來看,數字電視一體機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以日本與美國為例,這兩大主流市場的數字電視一體機在新購機用戶中所占比例已高達97%以上。而這種狀況其實一直被各國所復制。
“數字電視一體機更符合國家提倡的節約型社會和市民需求,所需成本遠遠低于電視機加機頂盒的總和。同時操作簡便、抗干擾能力強,產品具有較強的生命力。處于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應聯合作戰,借鑒國外的成功推廣經驗,共同努力做大國內數字電視一體機市場,盡早地為更多國內消費者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免費高清享受。”陸刃波最后說道。
奧運會帶給電視產業的是全新的血液,助推了電視產品的升級。而企業只需做的就是抓住良機,帶給消費者物美價廉的產品,從而獲得消費者的認知,達到多贏。等到奧運會結束后,讓人們看到一個持續發展的電視行業,即“數字電視”時代,而不是曇花一現。這其實就是對奧運經濟的一個完美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