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30年來,中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錢的人和有強大消費能力的人越來越多,于是,“賺有錢人的錢”成為很多企業的夢想,關于掘金“中國新富”的言論和研究不斷涌現出來,但是經過實踐之后,很多人又遇到新的問題—究竟誰才是最有價值的消費群體?“新富”就成為了一個值得持續探討的問題。
坊間一直有的爭論焦點在于到底是有錢的人是新富,還是說消費力強的人是新富?有的人認為,錢多的才是新富,比如年收入至少50萬以上,但是接下來的問題是,有錢是相對的,很難去衡量,更何況中國消費者報告的收入和實際收入之間總是存在差距;有的企業說我只
做金字塔尖的市場,但是中國消費者的金字塔塔尖是多大?是1%還是10%?很難確定。
更有甚者,常常堅定不移地認為富豪才是中國最有消費力的群體,但是富豪真的在消費嗎?事實上,一個富豪消費的總量可能還不如一個中產階級;而且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富豪有太多可以讓自己精神滿足的東西,因此依靠消費來彰顯個性就不那么重要了,但是這些成長中的中產階級卻有著太多沒有被滿足的欲望,因此消費反而成為了一種重要的自我展現方式。所以我們會發現,當一個品牌越強調自己是在做金字塔尖的時候,我們越找不到金字塔尖,甚至連廣告的載體都很難找到,正所謂曲高和寡。
90年代初,豐田看中國人的收入統計數據后作出的判斷是,中國人根本買不起汽車,所以要再等幾年后再考慮進入中國市場,可幾年之后卻發現美國、德國的汽車企業已經在這里熱火朝天。這充分說明一個消費者的消費價值,不僅僅是從財富的符號去判斷,而是要從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意識去判斷,因此,關于中國新富,也就需要我們從更多的維度去分析和定義。
結合實際的中國社會經濟環境,我們認為中國新富群體應該從以下角度來定義:
第一,社會變遷維度,新富的誕生與整個中國社會經濟環境有著緊密的關系。當我們僅僅用財富去判斷的時候,消費者是一個孤立的個體,但是一個消費者往往存在于社會環境中,從中國經濟發展階段來看,改革開放、90年代后期的互聯網經濟、加入WTO的整體環境都成為新富階層的孵化器,讓部分群體跨入了富裕階層,引領著大眾市場的消費風向,而且未來這個群體的規模將會越來越大。
第二,獲取財富的方式的變化。1978年開始到90年代,物質是比較稀缺的,因此只要有膽量、關系和政府資源就可以迅速獲得財富,那時候誕生了中國最早的一批富裕階層,即目前處于50歲以后的老富階層。而在90年代以后,開始有知識經濟,有互聯網,有越來越多的人出國,越來越多人成為“海歸”,與“傳統老富人群”相比,他們是依靠知識、專業技能、社會資本,靠創意和商業模式,獲得穩定的財富,這使得新富群體能夠規模化并且收入很穩定,具有持續性的營銷價值。
第三,收入的門檻。從國家統計局的城鎮居民收支調查發現,中國真正的最高收入戶就占10%。他們消費了80%、90%的總量,構成了真正的消費力活躍群體,因此,凡是妖魔化夸大其辭的統計數據都不值得相信。
第四,消費形態的創新。新富所隱含的不僅僅是其財富占有比重的問題,還包括其對待消費和生活方式的態度問題,新富的“新”,不僅僅是進入富裕的時間短,更重要的在于財富積累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的革新;新富的“富”,并不單就財富的總量而言,而是涵蓋
了對于財富的態度、處理方式等更多含義。
因此,中國最具消費潛力和價值的新富群體可以囊括為:進入富裕的時間短、通過知識和專業技能以及社會資源獲取財富、具有穩定的收入、有著新的消費理念、處于總體消費群體中的較高收入階層。他們的崛起將使社會結構更加穩定和成熟,他們也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消費文化,從而帶動社會整體消費板塊的活躍,抓住他們,你才真正掌握了最有價值和更有潛力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