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嶄新的校服,背上嶄新的書包,告別童年,跨入了中學的校門,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此時我們的心情有些興奮和喜悅,又有些緊張和擔心:我能適應新環境嗎?我能融入新的集體嗎?我能適應中學課程嗎?我能保持原來的優秀嗎?
“我家在農村,離這兒很遠,離開了父母,離開了熟悉的朋友,面對陌生的環境和一張張陌生的面孔,我感到孤單和寂寞,常常想家。”
“開學一個星期了,我仍然不快樂,沒有朋友,我不喜歡現在的班級和同學,我想調到另外一個班,那個班上有我以前的好朋友。我覺得別人都十分開朗,很快就找到朋友,可我怎么也融不進去,好寂寞,很想念原來的同學和老師,那時候真快樂……”
“我原來是班長,現在什么班干也不是,看現在的班長工作真不順眼,我提些建議還說我指手畫腳。”
“我的普通話不好,不敢舉手回答問題,看到其他同學用流利的普通話回答老師的問題,我真羨慕。”
……
是的,離開熟悉的環境來到陌生的地方,最初誰都免不了會有失落和害怕、孤單和寂寞,這種滋味很難受。我想說,朋友們,我們遇到了人生的一次大挑戰——適應新環境,你必須盡快地熟悉新環境,結識新朋友,養成好習慣,適應新生活,這就是成長。
認識新環境
開學已經幾周了,你了解學校了嗎?我先問大家幾個問題:
知道學生食堂在哪里,飯卡在哪里充值嗎?飯卡丟了怎么掛失?假如你是一位住宿生,你的飯卡沒了,沒法吃飯,不知怎么辦,只是獨自哭泣,那可不行。這時我們要學會尋求幫助,向同學,向朋友,向老師。沒有人會拒絕你,他們會熱心地幫助你。
還有,你知道電話亭、醫務室、政教處、教務處、班主任辦公室的位置嗎?記住一些常用電話會減少恐懼感和無助感,熟悉一些部門的位置會讓你心中有底,有事知道去哪里辦。
結識新朋友
如果你想盡快適應新同學,就必須主動,等待別的同學跟你說話,會使自己十分被動。告訴大家一個迅速交到新朋友的訣竅:記住別人的名字!不管是老師,還是同學,盡量記清楚別人的名字。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如果你能做到,會讓他人感到被關注,被尊重,對你自然更加友善。相反,如果人家告訴你N次姓名,你還總是問:“你好!請問你叫什么?”那么,再友善的態度也是枉然。別人會認為你沒有把他放在心里,缺乏親和力,當然不會愿意和你交往。主動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朋友身體不舒服時,幫忙打開水,一句關心的話,一個微笑都會使同學感到溫暖……總之,敞開心靈,勇敢地去和新同學交流,沒有人會拒絕一張真誠的笑臉,相信很快你會擁有更多的伙伴和朋友。
養成好習慣
什么是習慣?習慣是長期養成的不易改變的態度和行為,通俗地說,一個行為多次重復就成了習慣。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自己,你是否有下面的習慣:
作業字跡整潔;寫完作業及時收拾課桌,睡覺前整理好書包;學新課之前,先把新課內容看一遍;學完新課,及時復習;每學科都有固定的筆記本,筆記有條理;自己整理房間;等等。這些都是好習慣。
有些同學備有一個小小的記事本,第一頁是本班的課程表,方便知道明天的課和下一節課,及時做好準備。第二頁開始是本日大事記和本周大事記,比如:語文作業,打★表示上午要完成的;數學作業,打●表示是晚上要完成的;預習生物,打▲表示本周要完成……這樣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排好序,完成一項在后面打√,哪些已經完成,哪些還沒完成,心里清清楚楚,做事有條不紊,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
再看看你是否有下面這些習慣:
早上起床時,常問:“媽媽,我的衣服在哪?我的鞋子呢?”晚上睡覺前,媽媽給你打洗腳水倒洗腳水;經常問:“我的語文書在哪?我的鋼筆呢?”經常打電話問同學今天布置了什么作業;經常邊做作業邊做其他事情,作業拖到很晚才做完;遇到難題常抱怨,“太難了,我不會”,馬上問同學,甚至抄別人作業。這些都是不好的習慣。
習慣的力量很大,“習慣成就事業”,“習慣決定命運”,這些話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同學們要養成好習慣,做習慣的主人。
當然,無論我們有怎樣充分的心理準備,焦慮和沮喪不可避免。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定不要忘記,朋友是你的堅強后盾,向他們尋求幫助是解決難題的有效途徑。
快樂的初中生活從初一開始,快樂的初一從適應新環境開始,所有的改變都是一種新的開始,我們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積極適應新生活。希望同學們勇敢地面對挑戰,盡快縮短適應期,努力邁好初中生活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