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并指出“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那么同學們該怎樣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怎樣提高自主探索的效果?這一切都取決于自學能力的強弱.下面就談談培養自學能力的幾個問題.
一、充分認識培養自學能力的重要性
人們自己閱讀,自己鉆研,自我獲取知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稱之為自學能力.部分同學因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強,習慣于老師布置什么作業就做什么作業,布置多少就完成多少,忽視了自學能力的培養,進入初中學習以后,學習成績總不夠理想;相反,有些同學自學能力較強,在學習的各個環節中,注意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學習成績就比較好.可見,從現階段看,是否重視自學能力的培養,直接關系到能否順利完成中學階段的學習任務.
從長遠看,自學是造就人才的搖籃.古今中外,許多科學家都是靠自學成才的.已故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初中畢業后,因家境貧寒,無力進入高中學習,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僅學習了一年會計,便輟學在家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在單調的店員生活中,他開始自學數學,經過不懈的努力,他的論文在雜志上發表.后來華羅庚被清華大學破格錄用,并成為舉世聞名的數學大師.當今世界已處于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自學能力是造就21世紀建設人才的必備條件,同學們務必抓住中學階段這一人生中的關鍵時期,努力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使自己成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有用之才.
二、加強預習和復習是培養自學能力的起碼要求
提起自學,有同學認為就是看課外書籍,做資料上的題目,這是一種偏見和誤解.殊不知,自學能力的培養起始于學會看課本,課本是最好的自學材料,同學們必須以課本為憑借,養成認真預習和復習的良好習慣.
課前預習,可以了解教材的主要內容,哪些知識易懂,哪些知識難懂,帶著問題聽課,能大大提高聽課的效率,而且,長期堅持預習,既能學會看書的方法,又能提高學習的興趣.
復習,可以使剛學習到的知識得到及時消化和鞏固,復習中經常要對學過的知識作一些對比、分析、歸納和小結,而這些正是培養自學能力必不可缺的.
三、獨立思考、刻苦鉆研是培養自學能力的有效方法
任何人在學習中總會碰到疑難問題,此時,首先想到的應該是依靠自己,而不是依賴別人,一個問題經過自己獨立思考獲得解決,記憶尤為深刻,從中還能品嘗到探究的無窮樂趣.長此以往,伴隨著一個一個問題的解決,我們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就會一步一步地得到提高.當然,提倡獨立思考,并不排斥向老師和同學請教.但是,怕動腦筋,一有問題就問別人,即使當時懂了,也極易忘記,這正是部分同學學習成績上不去,自學能力比較差的一個主要原因.
四、豐富課余生活,發揮個性特長是培養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
除課本之外,適當購置和閱讀一些課外書籍,有助于拓寬知識面,有助于培養自學能力.現在各種課外書籍和報刊浩如煙海,同學們應注意選擇使用:(1)配備必要的字典、數學手冊等工具書;(2)訂閱一兩份適合自己的報刊;(3)選讀與學習課程關系密切的參考書;(4)有計劃地閱讀一些高品位的文學作品等.
積極投身于小科技制作、小文藝創作、小課題科研、小論文撰寫,可以開闊視野,鍛煉自己的組織能力、動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可以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迅速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