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瑪萊特公司的AR10步槍是美軍制或M16步槍的前身,具有質量輕、性能佳的特點,理應受到多方關注,但最終卻被掩埋在了歷史的塵埃中。值得慶幸的是,阿瑪萊特公司并沒有就此棄該槍于不顧,而是對其著力進行改進,推出了全新的AR10A2突擊步槍,將該槍重新推進人們的視野中——

出身名門名師——AR10步槍面世
槍械設計大師尤金·斯通納是阿瑪萊特公司旗下的一名高級工程設計師,他一直對7.62×51mm口徑步槍的發展相當關注,希望在這個領域有所突破,故選擇采用航空鋁材及合成材料來設計質量較輕的現代7.62mm口徑突擊步槍,即AR10步槍。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7.62mm口徑武器都是由傳統的鋼質和木質材料制成,武器十分笨重,持續射擊時難以操控,并且木制槍托容易受潮變形、開裂。而AR10步槍采用鋁合金制機匣,與傳統的鋼制機匣相比重量大大降低。槍托、握把及護木等部件采用合成材料制成,不易受環境影響,能夠抗雨雪、潮濕,且耐高溫。更重要的是,對于野戰部隊來說其較輕的重量十分有利,士兵攜帶一支AR10步槍外加50發7.62mm槍彈僅相當于攜帶一支M1步槍的重量,大大提高了士兵的機動能力。

另外,該槍采用低成本、高容量的彈匣,使得士兵攜彈能力增強,為單兵作戰提供了充分的火力支援。
AR10的槍管、緩沖機構、槍托在一條直線上,從而減小了槍口上跳,提高了系統的射擊精度。
其采用導氣管(氣吹)式導氣系統,不但降低了重量,而且提高了精度。火藥燃氣由導氣管導入槍機框組件中,在槍機尾端和槍機框之間形成氣室,靠氣室壓力推動槍機框后坐。這種導氣系統不需要活塞桿,從而消除了因活塞桿引起的精度降低或對槍管的損傷。由于導氣系統結構上的原因,使火藥燃氣直接進入槍機組件內,就不可避免地將火藥殘渣帶進槍機組件內,從而產生可靠性問題,這是近來這種導氣系統屢遭質疑的原因,也是設計者斯通納所始料未及的。
生不逢時黯然退市

早在二戰時,德國就已經意識到需要一種攜彈量多、射擊方式可選擇的新型武器來應對戰爭形勢的變化,于是設計了一種更易于操控、精度更高、彈藥更充足的突擊步槍。與此同時,蘇聯也開始研制突擊步槍——StG44步槍,并于1947年開始采用,命名為AK47步槍。然而美軍卻一直使用已經過時的M1伽蘭德步槍,直到越南戰爭結束后才發現自己在輕武器技術上已被遠遠拋在了后面。
于是美軍開始尋求一種新型7.62×51mm口徑突擊步槍來替代M1伽蘭德步槍,并進行了選型試驗。參加選型試驗的廠商眾多,其中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在M1步槍基礎上研制出一款自動步槍,并改用容彈量為20發槍彈的彈匣——這就是T44步槍。另外還有FN FAL步槍的改進型T48步槍,以及AR10步槍等。經過各種試驗之后,T44步槍成為選型試驗的最終勝利者,但其也是美軍歷史上服役時間最短的步槍,6年后就被AR15(即M16)步槍所取代。
此次選型的失敗導致AR10步槍一蹶不振,只在蘇丹、荷蘭少量生產使用。直到1990年代,斯通納對其進行改進,成為后來的SR25步槍,才又重現江湖。AR10步槍選型失敗后,公司開始將其按比例縮小成5.56mm口徑,即成AR15步槍,也就是著名的M16步槍。
阿瑪萊特東山再起——AR10A2步槍
AR10的鎩羽而歸直接導致阿瑪萊特公司破產,1990年代以后,經過重組的新阿瑪萊特公司重新步入正軌,繼續改進設計AR10步槍,并最終推出了AR10A2步槍。
AR10A2步槍與同時代的M16A2步槍極為相似,其采用高低、方向可調的表尺,高低調整量是根據標準的7.62×51mm M80槍彈彈道設置的,準星為方形,可調整風偏。上機匣與原先的AR10/AR15相同,但沒有輔助推機柄。
AR10A2采用與M16A2步槍相同的導殼板。該錐形導殼板鑄在拋殼窗的右后方,與以前的導殼板相比長度略有增加,確保彈殼拋出后向前彈跳,不會打在左撇子射手的臉部。
護木采用M16A2的標準護木,阿瑪萊特公司提供有黑色和綠色兩種。早期的槍上沒有刺刀卡筍,2004年以后的產品加上了刺刀卡筍。槍管長508mm,表面經磷化處理,內膛鍍鉻,導程為305mm。

阿瑪萊特公司為AR10A2配備了槍口制退器。第一代槍口制退器兩側分別有3個氣孔,隨后就被有2個氣孔的取代。2004年以后又采用了通用于M16A2步槍的槍口制退器。早期的槍管從頭到尾厚度均勻,而新近生產的步槍從槍口到準星前部采用薄槍管,進一步減輕了重量。
槍機框組件從最初到現在已經改進過多次。在斯通納最初的設計中,導氣管位于槍管左側,因此,槍機框左側有進氣孔。隨后,阿瑪萊特公司在AR10A2上作了改動,將導氣管放置在槍管上方,其槍機框結構也與M16的相同了。拉機柄位于機匣尾部,整個槍機框組件都是鍍鉻的。擊針通過一根限位鋼銷限位在機頭內浮動。
斯通納當年設計SR25步槍時,在AR10原鍍鉻槍機和槍機框基礎上做了很大改進,將擊針、限位銷融為一體,以防維護清潔時弄丟。AR10A2步槍沿用斯通納的這一改進,并且表面磷化處理更好更耐用,擊針限位銷也比AR10的大。為防止擊針擊穿底火,AR10A2的擊針上加了一根擊針簧,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AR10、AR15、M16步槍的抽殼鉤上均有一根抽殼鉤簧,它的粗細和尺寸已經達到了極限,但還是極易失效。針對這種情況,阿瑪萊特公司在抽殼鉤簧上外加了一個塑料緩沖器,不僅能夠使抽殼鉤簧更直,而且可以增加一定的簧力。另外,公司在M4可靠性改進項目中,用一個O形橡膠圈套在抽殼鉤簧外,使抽殼力增加到了原來的4倍,極為可靠。
AR10A2采用了AR10步槍的空倉掛機機構,并且重量增大,看上去明顯感覺粗壯了很多。另外,該槍使用M16的標準槍托及復進機構。
原先的AR10彈匣或奈特公司的彈匣相當可靠,很適合應用在AR10A2上。但是由于該槍設計之時,這兩種彈匣相當緊缺,因而選擇了庫存較多、價格便宜、易于改進的M14步槍彈匣,并對抱彈口部分進行了改進,以用于AR10A2步槍。同時由于AR10A2與M14步槍的槍機結構不同,又對M14的彈匣作了其他改進,以完成空倉掛機動作。阿瑪萊特公司最初的解決方案是,在M14彈匣后壁上部分開一定寬度的槽,設計一個下端壓有彈簧、完成空倉掛機動作的滑塊,該滑塊與彈匣托彈板是分離的,只有當最后一發彈發射完后,彈簧使滑塊上升,才能掛住槍機。以目前的眼光來看,這種改進的結構是比較復雜的。后來,阿瑪萊特公司設計了一種新型彈匣,彈匣后壁不是平面,而是呈“U”形,托彈板也不是中規中矩的長方形,而是在后端有一舌形突出部,突出部上面加工有完成空倉掛機功能的凸臺,這樣,托彈板兼具空倉掛機功能,結構上就簡單多了。
隨著戰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和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機械瞄具似乎不再合乎時宜了。但是很多經驗豐富的老兵更傾向于使用機械瞄具。因為其不易受天氣、溫度、潮濕、浸水和泥漿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在非正常條件下不會被撞散。AR10A2仍以機械瞄具為主,并能兼顧光學瞄具。在最近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實踐中,7.62×51mm槍彈得以廣泛應用,而與之匹配得最好的步槍莫過于AR10A2步槍了,無論是使用光學瞄具還是機械瞄具,AR10A2步槍的表現都可謂完美無瑕!
這款已經有50多年歷史的“新”槍以及它的同族,是斯通納優秀設計的最好證明,仍將在現代舞臺上閃耀光芒。
編輯 王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