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行善的基督徒臨終后想見見天堂與地獄有什么區別,于是天使就先帶他到地獄去參觀。
到了地獄,他見到一張很大的餐桌,桌上擺滿了豐盛的佳肴。地獄看起來還不錯,這位基督徒心中暗想。一會用餐的時間到了,只見一群餓鬼一涌而入,每個人手中都拿著一雙幾米長的筷子。可是由于筷子太長,最后每個人都只能夾得到卻吃不到,很是悲慘。
之后,他又來到了天堂,同樣的餐桌和佳肴,只是進天堂的人穿的比較整潔,每個人也同樣拿著一雙幾米長的筷子。這不是和地獄一樣?基督徒心中嘀咕。開飯了,但見這些人同樣也用長筷子夾菜,可唯一不同的是,這些人并不是給自己吃,而是給對面的人吃,所以每個人吃得都很愉快。
對于投資者而言牛市就是天堂,而漫漫熊市則不亞于身處地獄。如果按下跌20%則股市轉熊,那么下跌50%顯然就是嚴重股災的話,中國A股處于熊市是確定無疑的了。
為什么中國股市在如此短的時間陷入股災,基本面也許并不是最重要的。今年與去年相比,就像這則小故事描述的,投資者的行為變化可能影響更大。大、小非并不會理會在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是否虧損,他們要盡快拿到自己的那部分贏利,投資者之間也同樣不會 相互顧及,只要自己逃頂,其他投資者是否虧損管我何事!雖然最終的結果是誰也好不到哪去。
不過對于是牛市還是熊市用這種方法去區別可能過于簡單。
既然已經熊市已經明顯到來了,而且人類從來都不缺乏事后完美解釋的能力。比如有些人認為大、小非解禁導致資金的流出讓股市一跌再跌;還有些人可以從美國的次級債講起,一直講到只要油價不跌,股市就不會漲;不過更多的人則從政策的變化中看到了牛熊轉換的痕跡,宏觀調控決定著未來股市的反彈或反轉。
為什么會宏觀調控呢?如果對經濟發展史有所了解的話,就都知道這樣一個故事。
當一個經濟體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后,將進入工業化階段,經濟快速增長,重化工業發展迅猛,固定資產投資是增長主要動力。比如單位GDP的用鋼量快速增長,直到頂峰。但是這種高投入的增長是不可能持續的,比如將來的某一天,中國人突然發現房子已經蓋得差不多時,需求似乎一夜間消失了,那時單位GDP的用鋼量會快速下降,產能會過剩,經濟會蕭條。
這種景象在歷史上就像股市的泡沫一樣時有發生,比如美國、日本和韓國。遺憾的是在這個時候禍不單行,油價又不停上漲,中國經濟雪上加霜,想不蕭條是比較困難了。這大約是目前國內投資者最擔心的一種情況。
樓市可能是宏觀調控最突出的目標了。在有些人看來,房地產價格一定得暴跌,否則就沒完,至于已經有房的人資產縮水,那是活該,這一點與上文的故事倒有些相似。如果房價不跌,那么房地產的拐點只能是房地產成交量的下降了,這一點與現實數據更吻合。但如果從今年開始房地產成交量出現拐點,那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會下降,經濟增長速度會下降,對油的需求也會下降。
將來中國經濟是否會面臨那次經濟蕭條的劫難,現在沒有人知道。
不過對于政府的宏觀調控而言,經濟減速,把三年做完的投資用五年來完成,控制住將來可能會過剩的產能,在那次調整來臨之前,把結構先主動地調整好,中國經濟才可能有一個完美的發展。
所以今年以來投資增速下降了,凈出口下降了,房屋成交量下降了,有些沒競爭力的企業甚至關門了,可能本身就是宏觀調控的目標。
但是,無論是將來面臨一場劫難,還是現在就直接經濟硬著陸,對宏觀調控來說更像是進了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