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御廚協會成立于1977年,是世界上最為獨特、最為尊貴的美食學組織。加入該協會的會員不但要在廚藝上有一手絕活,而且還必須是某個國家的元首、王室、高層領導人、或者國家禮賓部門的御用廚師,或者曾為這些領導人或部門服務過。“政治產生隔膜,美食使人相聚”,這是國際御廚協會自成立以來一貫奉行的座右銘。
該組織給自己的成員頒發的最高榮譽徽章獎是C.C.C金章,迄今為止,全世界只有三個人獲此殊榮:其中一人為前法國總統御廚,已逝世;另外一人是美國五任總統的御廚,已退休;第三個人是一個中國人,來自香港的號稱“鮑魚之王”的楊貫一。
顛沛流離的童年
1932年,楊貫一出生在廣東中山岐市,父親是鄉間教師。當時正趕上戰亂、加上父母的離異,年事已高的祖母,無力扶養楊貫一兄妹三人,只好將他們送入孤兒院。楊貫一10歲那年,兩個妹妹先后因營養不良悲慘地死去。所幸的是,楊貫一撐了下來,他撐到了抗戰結束。1948年,年僅16歲的楊貫一,帶著祖母交給他的僅有的50元,來到香港闖世界。他說,也許是因為餓久了,太想吃一頓飽飯,他一到香港,就到了一家飯店當了清潔工。后又當過飯店的小工。
鋌而走險的創業
憑著自己的勤勞、真誠與智慧,楊貫一逐漸得到了香港餐飲界的認可,他用12年積累了大量寶貴的餐飲業經營經驗。之后,他與朋友合股經營了一家飯店,開始生意還算紅火,后來因為競爭激烈、合股人意見分歧,餐館的狀況每況愈下。眼看著自己苦心經營的餐館人心渙散、經營慘淡,楊貫一一方面親自上陣為客人烹調美食以提高員工士氣,一方面研究戰勝危機的出路。經過多年觀察,他發現有一家專門為高級食客服務的餐館,生意非常紅火。這家餐館的菜譜中,最貴的是中菜中的“鮑、參、翅、肚”,也以做這種菜最拿手,雖然價格不菲,但是食客盈門。這個餐館的成功給了楊貫一很大的啟發。楊貫一決定選取鮑魚這種既貴重、又難炮制的食物為材料。
雖然對于用鮑魚做食材這個計劃,人們持否定態度,但楊貫一硬是憑著一股不服輸、不信邪的精神,花了幾年的時間和大量資金研制出美味的鮑魚。楊貫一用的方法是選取最好的日本干鮑魚,使用傳統的烹飪工具:瓦煲和木炭,在傳統的配料中,保留老雞、排骨等精華,并在掌握火候等烹制程序中進行前所未有的大膽革新,終于令他的鮑魚在食味上漸漸壓過對手,在香港食客中建立了口碑。香港名人王亭之在品嘗了楊貫一的鮑魚后,即席潑墨揮毫,寫下“阿一鮑魚,天下第一”八個大字,楊貫一的美名不脛而走。
揚名海外
英國劍橋大學推薦的“1988年杰出人士“獎是楊貫一獲得的第一個海外獎項;而他首次被世界美食大國法國承認其美食地位的,是1989年,該國美食協會邀請他入會成為會員,并頒發”優異之星“獎,這是首位華人獲此殊榮;同年7月,他獲得法國藍帶勛章美食會的會籍,令他在法國美食界的地位如日中天。之后楊貫一從法國各種各樣的美食協會中接連得到獎項和會籍。
一九九二年,全世界各地的御廚齊集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世界御廚協會”的周年大會。大會期間,御廚協會的主席布路架(Bregard)提出一個難題,中國地大物博,美食門派林林總總,有誰最有資格加入這御廚協會呢?有人提出了楊貫一這個名字,說他的鮑魚瘋魔了不少國家領導人。主席聞聽后,一心想會一會這位傳奇人物,可惜卻難緣一面。事后楊貫一得悉此訊,便專程飛往法國為布路架即席示范阿一鮑魚,布路架在品嘗之后驚為天人,大嘆早應該邀請他入會,后來還頒發了御廚協會最高榮譽的C.C.C.金牌給他。1999年,楊貫一去毛里求斯參加世界御廚協會大會,遇到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希拉克特地上前同他握手。楊貫一隨即以《阿一鮑魚廚藝》一書相贈。希拉克閱后寫信給他說:“我非常感謝你寄給我的那本對中國烹飪藝術作出貢獻的書籍。在你的書中,我十分欣喜地發現中國美食里我尚未認識的部分,尤其是您炮制的享負盛名的鮑魚。”
香港輿論評論說,楊貫一和他的鮑魚,是香港飲食歷史上的一個高峰,也是一個傳奇,他的成就,從宏觀上看,并不是一個人的成就,而是數千年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結晶。他的成就,獲得全球美食家的喝彩,更値的中華民族的同胞們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