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CPI持續高企,通貨膨脹已成經濟第一大威脅,我國政府采取了多樣化的宏觀經濟政策對其進行調控,而這些政策本身又顯現出了自己新的特點。
[關鍵詞] 通貨膨脹 宏觀經濟政策
當發達國家為次貸危機忙的焦頭爛額的時候,國家統計局公布的CPI告訴國人,通貨膨脹已經成為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問題。2008年4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第一季度CPI同比增長8%,而GDP的增速出現回落。200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期間提出的“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價格由價格結構性上漲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更是將控制物價上漲提高到了新的高度。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采取了怎么樣的宏觀經濟政策來調節過熱的經濟呢?宏觀調控政策可以分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兩大類:
一、貨幣政策
1.調高利率
利率政策是我國貨幣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貨幣政策實施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國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直接融資的比重較小,融資主要來源是銀行貸款,存貸款利率的提高,直接加大了企業的還款負擔和借款成本。針對2007年房價逐步攀升,房地產市場過熱的情況,利率的提高也會抑制缺乏真實需求的投機者的資金成本,使其放棄房地產投機。
從2007年3月18日至2007年12月21日止,中國人民銀行連續6次提高人民幣存貸款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由2.79%提高到4.14%,上升了1.35%。
2.調高存款準備金率
存款準備金是為限制金融機構信貸擴張和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資金。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金融機構按規定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率。
自2007年1月15日至2007年12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連續10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由9%提高至14.5%,而2008年又連續三次調高至16%。據測算,存款準備金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可回收的流動性為4000億人民幣,則2007年至今央行已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回收了2萬多億人民幣。
3.公開市場操作
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直接決定基礎貨幣的變動,從而達到收縮和擴張信用、控制貨幣供給量目的的行為。在我國,公開市場操作主要指的央行票據發行。
自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4月14日止,中國人民銀行累計發行中央銀行票據43次,平均每月發放14期。中央銀行票據以貼現方式發行,向全部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進行價格招標,而一級交易商主要指的是各地的商業銀行,因此公開市場操作直接向商業銀行收回了大量的流動性。
4.加速人民幣升值
我國是一個出口大國,外貿依存度超過60%。由于國際市場以美元計價,人民幣升值直接影響我國中小企業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或直接影響到出口企業的利潤獲得。
2005年7月21日之前,我國采用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自7月21日匯率改革單日升值2%至今,人民幣升值已超過13%,且有加速之勢。
5.信貸規模控制
中國人民銀行對各商業銀行實施了信貸規模的總體控制。控制信貸規模,采取指標分配的方式,規定各銀行可以發放的貸款總額,可以有效地控制信貸規模的過快增長。
2007年信貸規模增速被控制在15%,而2008年信貸增長總額也將被控制在3.6萬億元左右。
二、財政政策
1.加大對農業扶持
農業是第一產業,是各個產業的基礎。我國此輪通貨膨脹就是由食品價格,特別是糧食價格的上漲引起。目前,我國部分糧食供不應求的狀況比較突出,加之2008年春節期間的冰凍災害,使得我國2008年糧食生產面臨巨大的壓力。為了加強農業生產建設,財政部專門撥出資金252億元,直接補貼農民去支持農業生產,此外,財政部還著力加快農村金融信貸體系建設,加大了農村醫療的投入力度。這對解決糧食的供給不足的問題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稅率調整
為了減小貿易順差,平衡國際收支,自2007年7月1日起,我國下調或取消了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稅,如植物油出口退稅率下調至5%,而刨床、插床、切割機、拉床等出口退稅率下調至11%。為了減少糧食的出口,我國對部分出口的糧食進行關稅征收,幅度為5%~25%。
3.發行特別國債
2007年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8次會議上,批準財政部向社會發行15500億元特別國債,為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的成立提供2000億美元的資本金。有利于緩解當前流動性偏多、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狀況,有利于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三、調控政策選擇中的特點
1.目標明確
200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價格由價格結構性上漲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按照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的基調做好宏觀調控工作。貨幣政策中的提高利率、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信貸總量控制、公開市場操作、特別國債的發行均是總量控制手段。而加大農業建設的扶持、稅率的調整則更側重于物價穩定和調整經濟結構由外向型發展轉向內向型發展,人民幣升值則側重于促進我國國際收支的平衡。
2.多管齊下
我國為應對此次通貨膨脹,在貨幣政策方面有調高利率、公開市場操作、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加速人民幣升值、信貸規模控制等,而財政政策方面有稅率調整和加大農業扶持力度等,手段可謂十分豐富。
3.手段創新
用人民幣升值來降低我國出口企業的競爭力從而減小外匯順差實屬創新之舉。但是不可否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會使得國外熱錢追逐人民幣而大量進入中國的資本市場,使得貨幣供應量加大。因此這一手段效果如何還需時間檢驗。但從手法上說利用匯率調控通貨膨脹無疑是一次突破。
四、結語
2008年,目前我國經濟面臨兩大不確定性:一是由結構性通脹轉變為全面通脹;二是美國次貸危機的損失還沒有完全展現。在這種情況下,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同時存在,而二者的調控政策截然相反。如何在二者之間權衡,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我國政府必將著力保持經濟穩定,給百姓一個和諧的2008。
參考文獻:
[1]劉京渙陳志勇李景友:《財政學原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8月
[2]朱新蓉:《金融學》.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