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是軀殼,軟件才是靈魂。在多核時代,這一比喻極其貼切。
構建完整的多核軟件生態圈
世界上最大的硬件芯片公司英特爾卻出現在了大連軟交會的現場。
這似乎有些奇怪。不過,隨著微處理器等硬件性能的不斷提升和應用的不斷擴展,尤其是多核處理器的普及,軟件承擔的任務越來越重。
6月18日,在大連舉行的軟件和信息服務高層論壇暨企業家峰會上,英特爾軟件與解決方案事業部中國首席研發官梁兆柱博士表示:“英特爾的軟件技術和資源集中在軟件架構、平臺軟件和開發者資源三個方面,三者缺一不可。”英特爾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的多核軟件生態圈的意圖明顯。
很顯然,這是一個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多核時代: 要想保持適應不同應用的出色性能,必須要有軟件的配合,處理器再也不是獨角唱戲的“孤家寡人”。在軟件的配合下,多核將在游戲、數字醫療、數字媒體、金融等領域擁有巨大的發展機會。
在談到軟件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時,梁兆柱特意強調了Moblin。針對Linux內核小、運行功耗低、適合手持和嵌入式應用的特點,英特爾聯合業界針對MID等超移動設備推出了開源的Moblin系統,并委托Spike Source公司幫助業界做MID的軟件驗證工作。“這是業界共同合作的結果。”梁兆柱如此表示。
軟件并行化:
多核世界的另一極
來自IDC的數據顯示,到2009年,在中國市場發售的多核電腦將超過90%,到了2010年,幾乎所有的處理器產品都具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內核。可以說,從今年起,多核處理器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多核硬件的飛速普及,給軟件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也給軟件創新帶來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英特爾開發者產品事業部銷售和業務發展總監佘飛認為,在移動和視覺計算方面,軟件創新帶來的機會非常明顯。在高清晰音視頻、3D渲染、計算建模、互動用戶界面等視覺計算領域,這種需求極為急迫。而新型的計算結構和軟件能夠極大地提高性能,特別是經過軟件優化后,性能往往可以提高數十倍。
當前,越來越多的軟件開發人員意識到軟件并行化的重要性。過去進行并行編程的開發者主要集中在HPC、科研院所、金融等高端領域,現在,主流的多核應用開發人員(包括手持、桌面設備)也已經意識到并行開發的重要性并開始嘗試。
從用戶層面也能夠明顯感受到這種變化。佘飛表示: “以往,英特爾的多線程軟件開發工具主要是被華為、中興、東軟、金山等大的企業客戶采用,而從去年開始,很多中小企業也開始使用(這些工具)。”
與之相應的,英特爾從去年開始與佳杰科技簽訂軟件分銷協議,隨后又與聯邦軟件簽署了代理協議,不僅在門店中推廣,還在在線平臺上推廣。
從串行編程轉向并行編程將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諸多技術難題也并非能在短期內解決。不過,佘飛表示: “英特爾的多線程軟件開發工具的目標是利用現有的資源,降低多核編程的難度, 從而縮短開發時間。”
EFI:
中國的創新機會
誕生于1999年的EFI(可擴展固件接口),從誕生到目前還未引起很大的轟動,市面上也很少能看到采用EFI技術的電腦產品。不過,記者很意外地得知,全球采用EFI技術的電腦已經超過了1000萬臺,并且所有的蘋果電腦都已采用了EFI。而根據EFI協會的預測,2009年~1010年采用EFI的產品份額將達到與傳統BIOS相接近的水平。
長城電腦是目前惟一一家采用EFI技術的國產電腦廠商,而中國每年3000萬臺的市場給人以巨大的想像空間,也給國產廠商帶來了新的機會。
倪光南院士認為,新的移動設備和家電市場是EFI可以發揮作用的重要領域,豐富的個性化和功能設計以及快速啟動能力是新的EFI標準獨特的優勢。同時,倪院士也提醒國內廠商,EFI是引進、消化再創新,參與國際競爭的很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