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的《第2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稱,截至2008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已達2.53億,首次大幅度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中國儼然成為互聯網超級大國。
但在互聯網企業本該暗自欣喜之際,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卻出乎意料地大喊:互聯網的冬天就要來了!
繼馬云之后,騰訊CEO馬化騰、百度CEO李彥宏等中國互聯網大佬們,也相繼在這個炎炎的盛夏里發表了類似的“過冬論”。一向高瞻遠矚的網絡領軍人物何以集體唱衰互聯網?互聯網的冬天真的來了嗎?
盛夏里的嚴寒

“整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國內很多企業的生存將面臨極大的挑戰。接下來的‘冬天’會比大家想象的更長!更寒冷!更復雜!”近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致阿里巴巴員工的一封內部郵件中,號召阿里巴巴全體準備“過冬”。
這封郵件一經曝光,業界嘩然。一些互聯網業內人士紛紛表示,互聯網正處于盛夏,對于馬云的“過冬論”,他們不能接受。
然而,馬云的擔心并非空穴來風。據艾瑞咨詢的調查數據顯示,2008年第二季度,中國B2B電子商務營收為13.3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僅3.9%,遠低于去年超過10%的季度環比增幅。盡管阿里巴巴的付費會員數量還在增長,但其會員的續簽率正在降低。與此相應,阿里巴巴的股價已經從2007年12月每股41.8港元的巔峰,一頭向下,跌落至當前的9港元左右。
在互聯網界陷入“過冬論”的時候,老牌門戶搜狐卻迎來了單季度銷售收入超過1億美元的喜訊。盡管搜狐董事長張朝陽表示,互聯網沒有過冬,而且還很春意盎然。然而,也有搜狐內部人士透露,當想到要面對奧運會結束后廣告下滑的風險時,搜狐的一些高管也難免驚出一身冷汗。
而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則表示,互聯網“過冬論”并非危言聳聽。他認為,這至少體現了業內對經濟大環境的一種普遍擔心。或許馬化騰已經感到了一絲寒意,有消息稱,騰訊第二季度廣告收入將減少1600萬元人民幣,降幅為8%; 北京奧運視頻版權也使得其第三季度廣告成本增加5000萬元人民幣,而相應的廣告收入卻只有2500萬元的增長。
馬化騰的擔心不是僅停留在口頭。據稱,馬化騰從5月26日開始已連續4次減持騰訊股票,套現總額達到6000多萬港元。而包括馬化騰在內的3名騰訊執行董事共減持215萬股票,套現超1.4億港元。
“能套現圈錢的企業至少還是盈利的,但絕大多數互聯網企業想走上市圈錢之路都很難。” 一位分析師說,除了營收增長放緩,互聯網企業的股價走勢也顯疲態。
盡管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表示,百度不受過冬影響。而且其公司第二季度總收入達到8.026億元人民幣,凈利潤2.6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86.7%。但在持續走低的百度股價面前,這一切顯得那么的無力。
據美國國家創業投資協會數據顯示,2008年第二季度,沒有一家風投支持的科技公司通過IPO實現上市,這是美國股市1978年以來首次出現的狀況。而上市的互聯網企業,無論是在中國香港上市,還是在美國的納斯達克上市,也不管他們的財報、年報如何強勁,大部分企業的股價走勢都是長時間走低。
“在2010年到來之前,甚至80%的網絡新媒體都會倒下,挺不過這個互聯網的冬天。”一位資深風險投資分析師面對即將到來的互聯網冬季警告說。
“冷風”四面來襲
“互聯網的冬天能不來嗎!”一位互聯網行業資深分析師稱,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整個互聯網也難逃沖擊。
事實上,2007年底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和馬云就呼吁過準備“過冬”,而那時還只是資本層面的影響,如今經濟大環境的壓力早已深入到了實業層面。2008年以來,由于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不少中小企業的日子變得不再好過,而一些大企業也紛紛調整了自己的廣告預算。
“當傳統行業無法提供充足的互聯網推廣預算時,和傳統行業關系緊密的企業就可能會被‘凍死’。”萬瑞資訊副總裁梅濤認為,傳統行業里中小企業的經濟不景氣,不僅影響了一些以傳統行業為客戶基礎的中小規模互聯網企業,對于像百度這樣靠競價排名和互聯網廣告維生的企業來說,都會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
然而,業界也有質疑。傳統行業感冒何以波及互聯網?
“中國網民上網的主要目的是看新聞、聽音樂和打游戲,對網上內容和網上交易的信任感比較低。網民數量雖然已經是世界第一,但商業價值卻相當有限。” 清科集團分析師儲汪林指出。
“對于中國的互聯網產業來說,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一個良好的盈利模式。”中國投資協會理事周德元一語切中了互聯網行業發展的病灶,他認為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過于單一,僅靠互聯網廣告收入使得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必然難于抵御市場的沖擊。
事實上,互聯網企業不僅面臨著廣告下滑帶來的“斷炊”風險,而且資本市場也正在悄然地遠離他們。
“電信運營商的帶寬資源日益緊張,價格也會逐步上漲,而互聯網行業的盈利能力卻日顯匱乏,這些都促使我們開始把目光轉向傳統行業。”一位投資分析師坦言,資本的本質就是盈利,他們不可能在一個行業進入冰凍期后還不撤離。
“在國內,盡管今年上半年也有諸多投資案例不斷公布,但投資金額已有所降低,投資方的預期與企業之間的期望差距正不斷拉大,大多數互聯網企業拿到大額風投的機會越來越渺茫。”悠視網CEO李竹表示。
網絡企業忙自救
為了確保公司能夠順利過冬,各家互聯網企業紛紛展開了自救。面對“斷炊”,儲備“糧食”應該是當務之急。
騰訊從CEO到高管頻繁減持股票,以獲得強大的資本支撐,為騰訊平穩度過寒冬創造了基礎。而最早警告互聯網企業要準備過冬的馬云,更是早早就借“圈錢運動”開始了自救。
“我預見到了資本市場的關閉。阿里巴巴上市是為了拿到錢,準備過冬。”馬云表示,在呼吁公司做好“過冬”準備的同時,阿里巴巴已經準備好了過冬的物資。
除了備足干糧,各家網絡公司更是熱心于在第一朵雪花落下之前,尋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阿里巴巴和百度選擇了拓展海外市場,包括日本、俄羅斯和中國臺灣等。哪里有機會,哪里就有中國網絡公司的身影。
馬化騰則將自己未來收入的主角定位在了網游和增值服務上。他認為,網游被定義為廉價娛樂,它的發展是反周期的,經濟環境一旦惡化,人們也許無法進行奢侈型消費,但卻會更愿意進行廉價的娛樂。
“互聯網是廣泛地獲取信息的渠道,地位甚至已經開始超過了電視,未來視頻、網絡媒體都可能在北京奧運會閉幕之后迎來一個快速發展期。”互聯網專家劉興亮對視頻行業的近期發展非常看好,但他同時指出,相較于可以快速轉型的企業而言,視頻網站的冬天也許更加難過。
儲汪林認為,視頻類網站目前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網絡廣告是主要的收入來源。注冊用戶的增長對視頻網站來講是一把雙刃劍,關鍵是要協調好用戶的增長與帶寬增加之間的比例。
“對于視頻網站來說,只有不斷地進行技術改進,用更少的帶寬為更多的用戶服務才是根本。”李竹告訴記者,目前憑借P2P技術,悠視網可以比其他視頻網站節省90%的帶寬消耗。“對于悠視網來說,最大的成本在于購買內容,而這部分成本是可控的,度過這個冬天應該不會很難。” 李竹對熬過冬天似乎充滿信心。
“北京奧運會閉幕之后互聯網依舊會繼續發展,網民規模會繼續擴大,各種網站依舊會有生有死,但是對于被奧運會拉動增長的企業,在奧運會結束之后就要考慮用什么手段應對漫長的冬日了。” 梅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