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購艾克斯通(SSL VPN專業廠商)、發布萬兆安全網關系列產品、承擔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近期,聯想網御的一系列動作,被總裁劉科全喻為一艘艘“潛水艇”,從側面展現了它在信息安全產業征途上的堅實步伐。近日,本報執行社長金建中與劉科全就安全產業的變化、企業運作、策略謀劃等問題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未雨綢繆
迎接信息安全2.0
信息安全正在由過去的“1.0時代”邁入到“2.0時代”,用戶對信息安全的理解,已經由感性走向理性,其需求非常明確:信息安全產業從業者需要給用戶提供真正能夠滿足他、捍衛他信息資產安全甚至能夠幫助他的信息資產增值的解決方案。
金建中: 聯想網御作為安全產品/解決方案提供商、產業的直接推動者,如何看待中國信息安全產業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聯想網御如何推動產業并促進用戶需求的發展?
劉科全: 在過去,IT人員的工作是搭建網絡基礎平臺,沒有信息資產的概念,其風險只涉及“信息平臺建設”,而非“信息化建設”。這個時候的信息安全就像大院門口蹲著的石獅子,很多時候是用來尋求心理安慰的,用戶并不知道信息安全到底能給自己帶來什么。這就是信息安全1.0時代,對于用戶而言,安全產品可買可不買,買也就是錦上添花,買哪個品牌都可以。
而現在,信息化建設將風險推向前臺,尤其是當我們把工作平臺、業務平臺搬上網絡平臺時,網絡從傳輸“數據”進化到傳輸“鈔票”,并且涵蓋了國家安全、社會責任等涉及國計民生的內容,信息安全就進入了2.0時代。信息資產就變得非常重要了,除了石獅子外,我們要加裝防盜門,防止盜賊進來。隨著信息資產越來越多,我們還要買保險箱、加密機,裝監控報警系統,配備專門的保安隊伍,保證盜賊“進不來、取不走、看不懂、逃不了、賴不掉”。對于用戶而言,無論我買防盜門、保險柜,還是裝監控系統、請保安衛隊,都要從品牌、質量、能力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考察,來有效捍衛信息資產的安全。
在信息安全2.0時代,用戶需要的是能夠真正滿足他、捍衛他信息資產安全,甚至能夠幫助他的信息資產增值的解決方案。這對安全從業者的綜合實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保障機密數據安全,如何保證在跨域、跨級的情況下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如何在保障互聯互通的同時,保證可信接入、安全交換? 廠商一定要看準趨勢,提前做好戰略布局。在未來的業務規劃和技術規劃上,聯想網御的研發重點既包括萬兆安全網關、SSL VPN、信息單向傳輸設備,又包括針對跨域、跨級的互聯互通整體解決方案,針對機密數據的強制訪問控制解決方案等。
金建中: “信息安全2.0時代”的提法很新穎。在信息安全2.0時代,你認為安全廠商所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劉科全: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需要先了解信息安全產業的狀態。個人認為,可以從3個方面來概括。
首先,信息安全產業的技術基礎可以用“博大精深”來形容。信息安全產業的技術基礎遠遠比網絡產業、終端產業的內涵要豐富、要求要高、技術要深。信息安全產業涉及到太多的技術,各種各樣的計算技術、密碼技術、芯片設計與制造技術、高速高可靠數據處理技術、網絡攻防技術……還涉及很多規范和標準。
其次,在“博大精深”的產業中,它的需求模型可用“靜水流深”來形容。現在業界很多千萬級的大項目的需求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產品需求,用戶的采購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一些前瞻性的用戶很多時候是對廠商邀標而不是對產品招標,他不是讓你提供產品,而是要你提供技術思路、研發方案、可靠性保障。如今產業的需求模型已經很多元,可以說是“靜水流深”。
另外,廠商資源可以用“浪大船小”來概括。“浪”一方面來自國外廠商的沖擊,另一方面還來自董事會,如果董事會不支持,這個大浪可以很輕易地把小船打翻。“船小”很容易理解,就是目前業界沒有一家年收入上億美元的安全廠商,沒有一個公認的領頭羊。
在這樣的產業環境中,我們必須步步為營地往前走,要解決技術沉淀的問題,要贏得董事會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要保證戰略與策略對頭,這些對信息安全廠商都是巨大的挑戰。

臥薪嘗膽
研發秘密武器
在高門檻、高技術含量的信息安全領域,企業若想取得長期的發展,必須擁有自己的秘密武器。這就要求:管理層的戰略和策略要清晰,研發團隊要長久穩定,公司運作要獲得董事會的高度信任。
金建中: 6月25日,聯想網御一口氣發布了萬兆級安全網關產品以及萬兆UTM解決方案,我們完全可以用“快速、高效”來形容聯想網御在技術、產品開發上的步伐。聯想網御高效研發的奧秘在哪兒?
劉科全: 聯想網御是國內第一家為用戶提供萬兆安全網關的廠商。盡管其間我們經歷了數次陣痛,不過還是保持了技術上的快速發展。我認為這可以歸因于三個方面。
首先,穩定的研發團隊始終是企業技術快速發展的保證。大家也了解,聯想網御曾經經歷了很多挫折。不過即使在經歷磨難的時期,我們整個研發團隊依舊是完整地保留下來了。換句話說,從1999年開始建立聯想信息安全研發隊伍到現在的10年時間中,我們的技術核心骨干隊伍是穩定的。
其次,無論順境逆境,聯想網御整個團隊的表現都贏得了董事會的信任和支持,從而為技術和產品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因為只有董事會支持你,他才能允許管理團隊把當期和過去一兩年的利潤轉化為研發投入;相反,如果董事會只看重企業短期上繳利潤、看重短期的股東分紅,那么公司就會面臨在生存與發展之間的巨大難題,進而影響企業的整體發展。
第三,企業管理團隊要有清晰的戰略和策略作為發展的保障。我們只有看清信息安全產業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才知道該如何投入、向哪里投入。2006年我們制定了“藍海戰略”,2007年正式推出了“下一代安全架構”的技術理念。在研發方面,我們提出了“潛水艇戰略”,也就是根據當期和未來的戰略重點,我們組織幾個小分隊,在公司內部進行半封閉、甚至全封閉的開發,非常隱秘地研發我們的秘密武器。現在有些潛水艇已經浮出水面,而同時也還在打造新的潛水艇。
就以我們新發布的萬兆安全網關為例,其實萬兆安全網關的研發團隊在2006年3月就已經正式組建。但是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我們從沒有向外公開過。目前,我們就是應用“潛水艇戰略”不斷地豐富和完善“下一代安全架構”, 做關鍵技術的持續探索和開發。這也是我們不斷推出新產品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金建中: 在目前的產業環境中,盡管用戶的信息安全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大多數企業用戶還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信息安全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推新品對廠商而言,是不是很難?廠商是不是還承擔著培育用戶信息安全意識或者說教育用戶的責任?
劉科全: 我們與其說在教育用戶,不如說是在努力把握前瞻性用戶的需求。我們的做法是:把做需求研究的力量投入到一些領先的行業用戶環境中,深入地研究這些行業用戶的需求,然后再將這些領先需求傳遞給那些安全意識還處于朦朧、混沌狀態下的同類或其他用戶,讓他們了解自身在將來可能會碰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辦法。也就是說,我們是借助用戶的思想培育市場、教育用戶。通過自身的技術沉淀,幫助用戶梳理、提煉他的需求,最后形成技術方案,來滿足用戶的需求。
以人為本
打造綠色安全平臺
“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大趨勢。而且,用戶已經開始關注環保,一些用戶的招標書上就明確指出節能環保的產品、綠色的產品會被優先考慮。
金建中: 如今,“綠色、環保、節能”越來越成為用戶關注的重點。聯想網御在提供高端解決方案、培養用戶信息安全意識的同時,如何體現“綠色環保”這一理念?
劉科全: 事實上,聯想網御在2004年推出的“精5”低端安全網關,整機消耗就只有5W,這個安全網關可以滿足50個用戶的上網安全需求。我們在2006年推出的針對SMB用戶的安全網關,它的CPU功耗只有3W,整機功耗也只有10W,這個網關則可以滿足200個用戶上網的應用環境。我們剛剛推出的萬兆產品,是嚴格意義上的綠色環保產品。它除了采用RoHS技術、Power-Safe技術外,還可以根據網絡流量或者時間進行測量,自動降低CPU的頻率、關閉網口流量,來實現綠色環保。我們還采用多核CPU,它在20G的處理速度下的功率消耗只有100W,而每個單核CPU的功率消耗都在3W以下。
另外在架構上,我們現在更多強調的是安全網關,而很少談防火墻、入侵檢測、入侵防御或者VPN。我們希望樹立真正的平臺化、模塊化、方案化的概念,也就是說應用統一的硬件和軟件平臺,通過添加不同功能模塊來構建不同的產品。拿聯想網御的萬兆安全網關為例,它既能以防火墻的產品形態出現,也能以入侵防御的產品形態出現,還能以抗拒絕服務攻擊的產品形態出現。
我們下一代安全產品應該說是環保、綠色、節能的產品。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過去要用幾臺設備,比如防火墻、入侵檢測、入侵防御、防病毒網關、垃圾郵件過濾等七八種產品的功能整合在一個高性能的平臺上,在一臺設備上實現。
總裁
感悟
“鴕鳥理論”助推安全2.0
在“博大精深”的技術性背景之外,信息安全產業也是一個政治色彩濃重的敏感行業,很多業務的開展都與國家安全、社會責任以及人民利益密切相關。正因為如此,國內的信息安全廠商背負著重大的民族使命與民族責任,也必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與挑戰。
作為老聯想人,劉科全十分嫻熟地運用舵手柳傳志的“鴕鳥理論”來分析中國的信息安全產業。他用“一群小雞”形容目前的國內信息安全廠商,而他更為關注的則是“小雞如何快速成長為鴕鳥”。今年,聯想網御收購了一家主營OEM業務的專業SSL VPN廠商艾克斯通。這次收購在幫助聯想網御迅速豐富安全產品線的同時,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用戶應用層面的信息安全問題。
劉科全認為,在信息安全2.0時代已經來臨的今天,信息安全廠商必須為迎接面向應用、面向互聯互通的信息安全2.0時代做好技術準備。盡管這次收購只是一次規模較小的試水性、戰術性收購,但很重要的一點在于,聯想網御希望能夠借這次收購探索出一條中國信息安全產業做大做強的發展道路。
在劉科全看來,“真正的中國信息安全產業需要有幾只大的駝鳥才能承擔起民族責任”。而中國信息安全產業也只有經過幾次戰略性的整合之后,產業中才會成長起來幾只駝鳥扛起民族信息安全產業的大旗。同時,國內信息安全廠商只有在獲得足夠成長后才能真正走出國門,與世界領先的信息安全廠商一決高下。(文/芳丹)
采訪手記
劉科全談“協同”
認識老劉很久了,這次見面,他依舊是嚴謹的談吐伴隨著禮節性的溫和微笑。
也許是因為20多年“安全”工作的浸染,讓老劉穩坐軍中帳,有運籌帷幄的底蘊。
不過, 在這次交流中,老劉第一次向我們透露了這些年一路走來的忐忑與不安。早在兩年前,劉科全就看到了信息安全需求的多元化、多樣化趨勢,劉科全決定帶領聯想網御走平臺化、模塊化、方案化的產品研發道路。“當我們下定決心走這條路的時候,圈內很多朋友都為我捏了一把汗,”劉科全如此回憶,“你要知道,這件事如果成功,聯想網御會上一個大臺階;而如果失敗,就意味著聯想網御會倒退3年,甚至會倒退10年。這種結果無論對公司還是我個人都將是無法承受之重。”直到今年6月25日,萬兆安全網關產品的成功發布,才讓劉科全吃下了定心丸。
記得去年和劉科全做深入交流時,他最喜歡強調的就是聯想網御要快速發展、快速壯大,要成為中國信息安全產業的領頭羊。而今天,我們在快速壯大之余又聽到了一個被劉科全反復提及的關鍵詞“協同”。“廠商之間在市場上打得你死我活的情況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特別是主流信息安全廠商之間,一定要協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要互動,這樣才能夠快速成長為駝鳥。”他還談到,在國內安全廠商實力強大之后,還要加大力度發展海外市場。“比如中東、東南亞、非洲……,我們第一步應該把中國信息安全品牌的大旗插到那里去。”
的確,威脅與風險是無國界的,用戶需求也是無國界的。在安全產業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摒棄對抗,在整合、競爭中更多強調合作、協同與互動,無疑是整個產業良性運作并發展壯大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