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蓋茨先生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10周年的論壇上發表演講,認為互聯網的迅猛增長將逐漸導致軟件編寫方面的革命。他說: “人們經常稱之為互聯網服務革命,這將逐漸導致計算機擁有大量服務器容量、大量低成本計算和大量低成本存儲,最終使我們能夠更加野心勃勃地編寫軟件,取消最后的限制。”
蓋茨先生有關“互聯網將導致軟件編寫革命”的論斷,相信業內人士都能認同,雖然他并沒有對軟件具體將如何變革做出分析和判斷。
近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廣泛討論的SaaS、云計算、虛擬化、多核處理器并行程序、在線應用等等都是與軟件變革密不可分的話題。然而,從總體上、全局上來看,軟件將向什么方向演變,在未來10年的尺度內,將會出現何種技術格局與產業格局?這是個有趣的、值得探究的話題,而且人們討論得還并不充分。
必須承認,互聯網給軟件業造成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直到今日,不管是個人用戶還是企業用戶,軟件主要還是采取“用戶在自已的機器上運行軟件”的這種模式,而互聯網則給用戶帶來了新的軟件應用模式——“在互聯網上運行軟件”。
在個人端,互聯網上已經出現了office、谷歌金山詞霸、下載管理工具、多媒體播放等多種應用。在企業端,互聯網上已經有CRM、ERP、人力資源管理、電子商務等應用。可是,與多如牛毛的傳統模式軟件相比,互聯網軟件的種類目前依然很少。
如果互聯網軟件不能迅速豐富起來,軟件變革就是一句空話。而豐富互聯網軟件必須要讓廣大開發人員能夠直接在互聯網上開發、測試、優化和運行軟件,而不是先在自已的系統上開發,然后移到互聯網上運行。如果有一天開發互聯網軟件與開博客一樣容易的話,軟件變革就成功了。
所以,基于互聯網,或者基于開放的、云計算的互聯網軟件開發運行環境,是軟件變革必須首先要突破的技術關口。可是,現在互聯網公司僅僅開放了一些API,還沒有聽說誰家在研發開放的、基于云計算的互聯網軟件開發運行環境。
其次,互聯網軟件將產生新的軟件商業模式。在傳統模式下,軟件開發者擁有版權,只是將軟件使用權賣給用戶。而在新模式下,開發者將軟件放在某個互聯網站上,用戶通過網站運行軟件。軟件產業的主體從開發商——用戶兩點之間的關系將轉變成開發商——互聯網公司——用戶三者間的關系。互聯網軟件的商業模式將涉及到三方如何協調利益、責任與權利的關系,以及如何解決版權的歸屬等問題。
現在我們能看到的互聯網軟件,或由互聯網公司自行開發、或由互聯網公司并購,或者由互聯網公司與軟件公司達成合作。但這些做法共同的問題在于,沒有解決社會各界直接在互聯網上開發和運行軟件的難題,不能使互聯網軟件種類快速增加。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看到新的商業模式出現。
最后,誰將主導軟件變革,在軟件變革中誰將成為新的王者?會是現在的軟件巨頭或者互聯網巨頭嗎?我們都知道,盡管這些巨頭一直在宣傳他們在轉型,將是新的領導者。不過,從產業的歷史上看,還沒有哪一家公司能在變革的大潮中隨之而變,并成功轉型。歷史告訴我們,當今巨頭機會不大。
由此,不妨預言: 新的巨人將是開放的、基于云計算的互聯網軟件開發運行環境的開發運營者,也是新商業模式的創造者。這將是一家新誕生的公司,它將超越現今所有巨頭,在未來10年內成為新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