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號稱“中國版薩班斯法”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以下簡稱《基本規范》),已經由財政部等部委聯合頒布,并將于2009年7月1日正式施行。不過,冷靜地比較分析一下現實情況,就會發現,對于這部尚在修訂中的《基本規范》,用“中國版薩班斯法”的稱謂,有著明顯夸大其約束力和影響力的嫌疑。
《基本規范》到今天依然猶抱琵琶半遮面。目前公眾和從事企業內控工作的專家,所能見到的也只是它的征求意見稿。而且中國企業(包括大企業、上市公司),對于《基本規范》的出爐,反應平靜。尤其令人費解的是,與當年薩班斯法在美國IT業引發的狂熱、持久的法規遵從效應截然不同,中國IT業界對此法規反應冷淡、麻木。
時光倒退5年,一部嚴厲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簡稱SOX),為IT產業帶來了巨大商機。雖然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但是可以肯定這個數字一定不菲。而且可以斷定,這個數字今天依然在擴大,因為企業內部控制是一個永續的過程,企業的信息安全、存檔、共享等也必將是一個永續的過程。當年,很多籌備上市的公司為了規避遵從SOX法案所帶來的高昂執行成本,不得已放棄了到美國IPO的計劃; 另外,包括中國網通、中國石化、中國人壽、搜狐等一批我們熟知的、在美國股市掛牌的中國企業,也都為此掏了不少腰包。其中,就包括用于聘請跨國IT企業咨詢、加強IT治理的投資。
應該說,SOX的出臺和實施,給正處于泡沫崩潰時期的美國IT產業注入了新的興奮劑。為了滿足SOX的嚴格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在信息存檔、披露和安全等方面構建新的基礎設施,部署新的軟件和IT治理環境。記得2004年9月,我首次到美國硅谷采訪,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幾乎所有的IT公司,無論大小,所推出的解決方案,幾乎言必稱法規遵從、SOX 404條款等等。那些上市公司幾乎都是同行業的佼佼者,因此法規遵從為美國IT業帶來了一批全球最有實力的買家的訂單!這就是當年以SOX等為代表的法案,帶給美國IT業的法規遵從效應。
為何同樣的命題,換了一個環境,反差就如此巨大?國家會計學院的鄭洪濤博士道出了個中原委: 這部《基本規范》的條款十分原則,其最大的弊端是缺少權威性和可操作性,因而也缺乏強制約束力。說白了,《基本規范》還沒有要求企業真刀真槍地干。雖然《基本規范》也多處提及了“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等字眼,但確實無法嗅出實實在在的IT商機,叫人提不起神來。
既如此,《基本規范》受冷遇,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