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轟然倒下、被摩根大通收購之后,金融界的噩夢并沒有結束。9月15日,美國排名第四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以下簡稱“雷曼”)在股價大跌9個月、狂瀉95%之后,終于發布公告,宣布已依法向聯邦破產法庭申請破產保護。與此同時,原本可能挽救雷曼的美國銀行,則宣布收購與雷曼同為全美投行排名前5的美林集團。

受此消息的影響,9月16日,全球股市均遭遇了“黑色星期二”。日經指數下跌605.04點,創下3年來新低; 中國香港恒生指數大幅下挫1052點; 中國上海股市也在當天跌破2000點大關。此外,歐洲各主要股指不僅大幅跳水,截至記者發稿時,更是連續下跌3天。
而在華爾街,去年被投資者視為免受次貸危機和原油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的科技股,也不再是金融颶風的避風港。自7月15日美元對歐元貶值以來,科技股開始下滑,截至9月15日,蘋果下跌19.3%,甲骨文下跌7.5%,雅虎、Google也分別下跌了16.5%和17%。金融震蕩已經開始在IT業內引發收益下降、裁員等現象。同時,受信貸緊縮的影響,企業也開始進一步削減IT預算,IT的冬天變得愈發寒冷。
雷曼資產何去何從
9月16日,雷曼兄弟中國代表處對外公布了一份發自中國香港的聲明,表示雷曼亞洲有限公司、雷曼亞洲證券有限公司和雷曼亞洲期貨有限公司即時起停止所有業務,其中包括暫停在港交所的股票和期貨交易。隨后,雷曼北京代表處也暫停了中國區的投行業務。
盡管雷曼在公告中聲明,破產的僅僅是母公司雷曼兄弟,旗下所有從事經紀業務的分支機構和投資銀行部門,如雷曼兄弟資產管理公司等子公司均不在破產的行列中,但分析人士表示,雷曼的資產,包括雷曼在中國境內投資的企業,在重組過程中難免受到波及。
“從直觀上來看,雷曼在金蝶、去哪兒網等所占的股權會作為資產被折算,這對于金蝶等來說,不過是出資方換了人而已。另外,雷曼通過本身所掌握的資源所能提供的一些咨詢、支持雖然會消失,但這些支持只是在企業上市時提供的幫助,對本身的業務不會有太大影響。”一位金融分析師告訴記者,“目前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就是雷曼的債權人取得這部分資產以后如何處理。”
不過該分析人士指出,盡管從微觀角度看,雷曼破產不會影響接受雷曼投資的企業的業務,但它對宏觀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會造成金融行業的劇烈震蕩,IT行業也難逃厄運。
金融業需求下降
近年來,雷曼一直很重視在IT領域的投資。去年,雷曼總共為IT投入了11.4億美元; 今年,盡管面臨破產危機,它仍在第二季度出資3.09億美元,用于技術和通信領域。另外,雷曼還參與了一系列技術相關的項目,比如倫敦證交所的高速交易平臺等。而雷曼的倒掉,讓這些項目變得風雨飄搖。
金融服務咨詢公司Tower Group的高級分析師Ralph Silva表示,對各銀行、特別是像雷曼一樣的投資銀行來說,經濟放緩將促使它們削減成本,并將業務外包,隨之而來的很可能是小部分裁員,甚至剝離IT業務部門。
Forrester在上周發布的一份對高級IT管理人員的調查報告也證實了這個預測。Forrester報告顯示,43%的公司已經計劃削減IT開支。其中,金融領域的情況更為糟糕,有49%的參與調查企業確定會削減IT的預算。
“各大銀行和保險公司每年都會投入數百億美元,用于維護和升級IT系統及其網絡,這是IT產業最大的拉動力。金融領域每年要為軟件業貢獻約10%~30%的收入。” 花旗分析師Brent Thill說,“金融業下滑,將會給IT產業帶來巨大的沖擊。”
此外,“銀行業的危機將使其他經濟部門和領域的壓力增大。”Forrester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Andrew Bartels表示。比如,直觀地從公司資本運營的角度來看,隨著信貸市場的緊縮,企業融資會變得更加困難; 而與此同時,私營企業主也同樣面臨貸款難度加大的問題,這將導致消費者的購買力下降,用于IT產品的支出也就隨之減少。
因此,Forrester重新調整了它對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IT產業的預期,并表示,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用于IT各項支出的增長將進一步放緩。其中,用于購買PC和外設產品的支出增長率由5.5%調至2.5%; 而軟件支出則從增長11.9%調整為7.1%。“我們預計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中,IT支出的增長都不會超過3%。”Bartels表示。
IT創新受阻
據了解,雷曼曾經是網格計算的倡導者,它內部的研發能力也十分了得,甚至能把自己的技術出售給傳統軟件廠商。而它的首席技術官Hari Gopalkrishnan也被看做是美國最有創造力的IT領導之一。他曾把雷曼的網格計算驅動和分布式高速緩存架構結合起來,實現了數據的可視化,對管理構架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雷曼的IT部門也享有創新的盛名,不久前,該部門還采用single-sign-on VPN技術,建立了一個雷曼內部和外部用戶都能使用的門戶平臺。
現在,雷曼的倒下,除了讓全球震驚地關注金融形勢之外,對于IT產業,雷曼內部這個赫赫有名的IT團隊也不免讓人感到惋惜和遺憾。
另一方面,金融震蕩帶來的IT需求疲軟也會進一步阻擋創新的步伐。
“雷曼的倒閉,極大地影響了全球對于經濟走向的信心,這會導致各傳統行業采取緊縮的策略,以應對越加嚴峻的經濟形勢。”分析人士指出,“為節約成本,除必要支出外,一切能夠砍掉的業務可能都會被叫停,而IT除了要保證核心業務外,將會是受到剝離最嚴重的部門。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速度將大大降低。”
“‘創新’已經不再是IT企業或IT部門的關鍵詞了。” Silva表示,隨著銀根持續緊縮,IT的存在僅僅是維持業務的正常運行和降低交易成本。“在必要設施的投入有所增加的情況下,高性能軟、硬件的需求卻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
IT行業大洗牌
由于貸款將會變得越來越困難,那些處于發展初期和中期的中小企業也必將遭受重創。特別是那些專注于某一新興領域的技術型小公司,缺少了銀行的財務支持,面臨的命運只有倒閉或被收購。
而雷曼破產掀起的“金融颶風”,也讓思科、Sun、甲骨文等IT巨頭感到了一絲寒意。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美國銀行和美林集團都是思科的重點客戶,現在兩者合并,為實現節約成本的目的,思科與美國銀行和美林的合同必然會被重新審視,思科很可能遭受慘重的損失。
而經濟衰退讓甲骨文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在它的廣告中,“為20家頂尖銀行服務”一直是重要的賣點,現在新的軟件授權增長很可能會大幅放緩。此外,IDC分析師還表示,以服務為主的Sun,所受的影響將會超過其他IT企業。
市場分析機構Endpoint Technologies Associates的分析師Roger Kay表示,這場“金融颶風”對那些業務狀況不佳,或現金流有問題的企業而言,將是一場滅頂之災。“而對于那些具有穩定、合理的客戶基礎,且持有大量現金的公司而言,現在是一個絕佳的收購時機。”
類似的情況在“9#8226;11”之后也曾經有過。思科在2002年~2003年之間收購了9家公司,這幾家企業現在為思科每年所做的貢獻占到了20%。而思科全球CEO錢伯斯也在此前表示,將利用手中的20億美元先進行合理的收購。很顯然,其他一些大企業也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另一方面,為應對災難,稍有實力的企業也會趁現在努力調整自身業務和資金狀況,這也就意味著,在短期內可能會出現集中的裁員潮。而考慮到并購帶來的影響,裁員很可能會持續數月。
盡管如此,大多數分析師對于IT產業的未來仍然保持樂觀的態度。“即使IT部門被剝離,要保證業務順暢進行,對于IT的需求始終存在。”來自Gartner、Forrester等機構的分析師均表示,盡管2009年IT行業將會放緩,但仍然會保持低速的增長。
評論
備足糧食好過冬
互聯網過冬論的陰霾尚未消散,噩耗再次傳來,雷曼破產、美林被購、AIG告急,全球經濟形勢一片慘淡。不由分說,危機迅速波及到IT業,雷曼申請破產保護的當天,IT業的股票就全面下滑。戴爾下降了11%,希捷下降了8.2%,美光科技下降了7.8%。惟一例外的HP股價上漲,而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裁員2.5萬人的消息傳出。
快速下行的實體經濟、節節下挫的資本市場,讓IBM、EMC、英邁等IT巨頭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沖擊。金融服務一直是IT業的重點,規模巨大的投資銀行和保險公司每年花費幾百億美元來維護、升級網絡,IT業也從中獲得不小的收益。如今,這個大客戶受了傷,恐怕沒法“喂養”IT了。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全球經濟疲軟已經延續了9個月,在未來甚至可能持續更長時間。據Gartner預測,2009年IT業的支出預算將大大縮減。在大呼“日子不好過了”的嘆息之余,IT企業還得振作起來,尋求生存之法。
在缺少資金投入和收益減少的情況下,IT企業怎么活下去,這個問題我們說了不算。這還是取決于各大“掌門人”的智慧和員工的“同甘共苦”精神,還要期待整個經濟形勢轉好。或許,裁員、開源節流、謀求政策上的支持都不失為一些解困的方法。
IT企業,請備好各自的糧食,帶好各自的“法寶”,準備過冬吧。熬過了冬天,春天就不遠了。(文/湯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