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全民健身運動也迎來了發展的高峰。但是許多人在鍛煉觀念和鍛煉方法上存在誤區,有的甚至練出了疾病,有的是加重了病。
長時間散步加重腰痛———解決之道:變慢走為快走或慢跑
許多老年人喜歡散步,每天早上或者吃過晚飯,就會到公園或者街上散步,有的一走就是幾個小時,慢慢踱著步子走。可回到家后往往感到疲勞,需要一段時間的恢復。一位患者說自己每天都走路鍛煉,但每次鍛煉后都會加重腰痛。后來經過了解,原來她每天要走兩個多小時,是一種邊走邊聊天的慢走。其實,長時間慢走不是鍛煉,只會加重身體的勞累。
專家建議:變慢走為快走或者慢跑,而且鍛煉時間不宜過長,以30分鐘到一個小時,身體輕松為宜,并盡量從慢走逐步漸進到快走或慢跑。心臟病人可以相對放慢速度,但時間也不宜超過1小時。
轉脖子轉出頸椎病———解決之道:松弛頸部肌肉從肩部開始
越來越多的人由于長時間保持頸部的一種姿勢而患上頸椎病。為了讓頸部肌肉松弛,許多人會不自覺的轉動脖子,一位晨練的中年女性在一圈圈轉動脖子的時候突然暈倒,后被送至醫院。原來是肌肉轉動卡壓頸動脈,造成腦供血不足所致。其實,轉脖子根本無益頸部肌肉的鍛煉。因為單純轉動脖子,頸部肌肉并不能解決緊張狀態。
專家建議:頸部肌肉的鍛煉要從肩部入手,選擇姿勢:手使勁向上舉,至頭頂,盡力拉伸肩部肌肉,使其有緊張和發熱感,然后緩慢放下。頭部扭動要慢,在前后左右上下6個方向的位置時,到位后再用力。
登山登出關節病———解決之道:下山應該坐纜車
許多老年人喜歡爬山,覺得爬山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提高,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內分泌發生了變化,很容易引起骨質疏松、脫鈣、疼痛等癥狀。因為爬山而加重膝關節磨損,出現關節病患者不在少數,特別是比較肥胖的老人,爬山必然會加重關節的損傷。
專家建議:老年人最好選擇平地上快走、打太極拳、游泳等項目,若喜歡爬山,下山時最好乘坐交通工具。有膝關節疼痛的人可以站立或者平躺時收緊膝關節肌肉3~5秒,約30次左右,有助于保健和治療膝關節疼痛。
打羽毛球打出拉傷———解決之道:發病階段以休息為主
肩關節突然疼痛,有人就認為是活動少,天天打羽毛球來舒展筋骨,這類人非常多。結果癥狀越來越重,來醫院診斷為肩部嚴重拉傷。生病了,才想起鍛煉,許多患者都有這樣的誤區,特別是患了運動系統疾病,以為鍛煉可以減輕疾病或治愈疾病,如脊椎病、關節病以及軟組織的扭傷、拉傷、挫傷等,在疾病尚未穩定或接近痊愈時鍛煉,往往加重疾病,形成新的創傷,延緩軟組織的愈合,甚至形成慢性疾病,很多年后仍然疼痛和功能活動受限。
專家建議:對于運動系統疾病來說,在發病階段應以休息為主,避免過多活動,以免造成新的損傷甚至造成創傷延遲愈合。只有在疾病的恢復階段或已基本痊愈,方可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