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腦為髓之海
傳統醫學認為,人的脊髓是先天的,而大腦是后天的,所以有腦為髓之海之說。 所謂“腦為髓之海”,是說腦是髓匯聚之處,大腦的功能要靠髓的滋養。我們常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抱小女孩兒的時候覺得很輕,而抱那些即使很瘦的小男孩兒,也覺得很沉,這是什么原因呢?其實這就是跟骨頭和脊髓有關,小男孩兒沉就沉在骨頭上。從這一角度來講,也可以解釋一般男性比較理性、女性偏感性的現象。
《黃帝內經》里說:“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這里非常清楚地說明了髓對腦的重要性。人們常見的腦病如頭暈目眩、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不耐思考,皆與髓供應大腦不足有關。此外,不僅神經系統的病變與腦有關,人體的四肢無力、視物不明、時常感到疲勞懈怠、倦臥.皆與骨髓不足、不能充養大腦有關。
二、入腦的經脈
《靈樞#8226;大惑論》里講,五臟六腑之精氣,隨眼系入于腦。肝開竅于目,所以眼睛是我們的神,是腦力最外散的一個部分。現在社會上有的上網一族,整天盯著電腦,沒日沒夜地看,實際上已過度消耗了腦力和眼神。
入腦的經脈共有六條。
第一條為督脈。
第二條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主陽氣的,現在有很多人得健忘癥,其實健忘癥就是陽氣虛弱的病,陽氣不能隨膀胱經入腦,導致人經常丟三落四,遺忘事情。
第三條是肝經。在我們人體當中,腦、心、腎這三臟是一時一刻都不能缺血的,上腦的主血的經脈就是肝經
奇經八脈中的陽蹺、陰蹺都是入后腦的,后腦主我們人的運動協調性。胃經也入腦。我們吃的營養物質,要通過胃經上輸于心、肺,同時也要上輸于腦。
三、腦部的保養
了解了入腦的經脈,就讓我們明白了要想養護好我們的大腦,就需要好好吃飯,好好養血,好好養陽氣,這樣就會精力充沛,思維敏銳。
1、道教三丹田學說
道教有一個三丹田學說。道家認為腦部為上丹田,是精髓的聚集處;心為中丹田,是神能的聚集處;少腹(小腹)為下丹田,是精氣的聚集處。“田”為何意?中國是個農業文明古國,對土地的認識很深刻,認為田是可以耕耘播種的,就是種下了種子就能生長發芽。那么三丹田就是可以生發出精、氣、神的地方。
道教非常重視三丹田,尤其重視上丹田腦部的保養。現在我們都講“延年益壽”,可是如果得了老年癡呆,活得再久又有什么意思呢?道教養生術上認為真正的長壽是“長生久視”,就是眼睛要特別的好,頭腦特別清楚。用現代話講,就是長壽要有質量。
道教養腦的方法就是練靜坐,通過練習靜坐,讓心神安定。現代醫學發現,心神安定時人的腦電波非常地穩定且有節律;此外,靜坐還可以減少能量消耗,降低乳酸濃度,使人減少疲勞。所以我們應該每天靜坐十分鐘,來讓自己心神安定,養護大腦。
2、鍛煉大腦從動手開始
如何鍛煉大腦呢?真正的秘密在于動手。
俗話說心靈手巧,鍛煉手的靈活性是鍛煉大腦的最好方法。自古中國人就明白這個道理,練習書法、繪畫、彈琴、打算盤,甚至包括老人手里玩兒著的核桃等,都是在通過鍛煉手來達到鍛煉腦的目的。而且這些運動還是一種讓大腦、身體乃至心靈相結合的平衡運動,所以非常之好,我們不該扔了這些傳統文化中的瑰寶。
3、其他保養事項
日常我們養護大腦有幾點重要的原則:
①吃飯只吃八分飽,不要吃撐著了。我們老百姓經常罵人的時候說“你滿腦子油啊”,其實道理就是吃得太多了,油脂把腦髓都給糊住了,這對腦是有壞處的;
②要好好睡覺。睡眠好才能真正地養腦;
③要經常讓腦做運動,就是要勤思考。這里所說的思考有個原則,就是要動腦不動心,讓心保持安靜,這樣對大腦非常有好處;
④食補要適度。我們很多老百姓一提養生,就愛問,吃什么能補,然后逮到一樣東西使勁地吃,吃惡心了算。就拿補腦食品來說,要是說吃核桃一類的堅果有好處,恨不能砍光二畝核桃園來吃,這樣做就太過了,吃任何東西都要適度,過則有害,所以食補也要注意控制量的問題。
泡腳最多半小時
中國中醫研究院博士 莊乾竹
民間有“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的諺語。隨著氣溫逐漸降低,喜歡睡前用熱水泡腳的人越來越多。用熱水泡腳,不但可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降低局部肌張力,而且對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大有裨益。中醫認為,足部與全身所有臟腑經絡均有密切關系,用熱水泡腳,可以起到調整臟腑功能、增強體質的作用。
水越熱越好嗎?
生活中,有些人習慣在泡腳時把腳泡得通紅,并以為水溫越高,效果越好。而事實上,泡腳水不能太熱,以40℃左右為宜。這是因為:一方面,水溫太高,雙腳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朋友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干燥甚至皸裂。
小孩慎泡腳
正在發育期的小孩尤應注意,如果常用過熱的水泡腳,會使足底韌帶因受熱而變形、松弛,不利于足弓發育,日久容易誘發扁平足。糖尿病患者對水溫的高低也應特別留意,因為這類患者容易并發周圍神經病變,使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知不到,就容易被燙傷。
[小貼士]除了水溫外,泡腳時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在泡腳過程中,由于人體血液循環加快,心率也比平時快,時間太長的話,容易增加心臟負擔。另外,由于更多的血液會涌向下肢,體質虛弱者容易因腦部供血不足而感到頭暈,嚴重者甚至會發生昏厥。其中,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應格外注意,如果有胸悶、頭暈的感覺,應暫時停止泡腳,馬上躺在床上休息。
第二,飯后半小時不宜泡腳。吃完飯后,人體內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后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吃完飯過1小時后再洗腳。
第三,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許多患有足跟痛、失眠、痛經、高血壓病的患者,常用中藥泡腳來輔助治療,但不要用銅盆等金屬盆,因為此類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