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非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是相濡以沫一生的老年夫妻的共同愿望。而在現實生活中,出現這種情況的概率非常低,往往只是一廂情愿而已。老年伴侶中一方的突然去世,對另一方造成心理創傷是難免的,甚至是相當嚴重的,在短期內可以產生憂郁、痛苦、焦慮和情緒壓抑,這種現象稱為“居喪綜合征”。
心理方面:最常見的表現是出現多種心理障礙現象,諸如沉默寡言,神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等。這些癥狀多數人在一段時間后逐漸好轉、消失,但也有少數老人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仍飲食無味,夜不能眠,面黃肌瘦,呆木遲鈍,迅速變得很蒼老,甚至產生厭世心理而自殺。
軀體方面:可導致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潰瘍病等多種“心身疾病”范疇的疾病病情加重,并因免疫功能低下而易于發生感染性疾病,甚至發生癌癥。有一種并不罕見的“夫妻癌”現象:一個煙癮很大的老先生患肺癌去世,隔了幾個月,不吸煙的老媽媽也得了肺癌。這并非肺癌具有傳染性,而是吸煙的配偶長期受被動吸煙之害,且居喪心理創傷導致的機體免疫功能減退對癌癥的發生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居喪綜合征”癥狀輕重可相差懸殊。就死者的死亡原因而言,如果是久病臥床、倍受疾病折磨的難治的慢性病,那無論對死者和居喪者,從某種角度而言,都可說是一種“解脫”,故居喪癥狀很輕;如死者死于急病或意外事故,那么,對居喪者的精神打擊很大,癥狀也較重。另外,就居喪者的性格而言,也有差別,按照通常的說法,一類人是“樂觀者”,心胸坦蕩豁達,能面對現實,遇到挫折時“想得開”;另一類人是“悲觀者”,不善于正視現實,他不能接受“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這一句富含哲理的名言,往往終日沉溺于懷念過去的一個小圈子里,難以自拔,像這類居喪者,“居喪綜合征”的癥狀往往很重,時間很長,需要接受外來的幫助。
專家支招:
暴露療法
對于癥狀嚴重的居喪者,不妨進行醫學心理學方面的一種“暴露療法”。辦法是將死者的遺容和生前心愛之物索性放在居喪者隨時都能看到之處,讓他自己盡量回憶與配偶共同生活時的恩愛情景,這樣做,居喪者通常在開始時可能引發強烈的心理反應,難以自控,會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這種心理反應是意料之中的,故不必因為反應強烈就中斷“暴露療法”,經過一段不太長的日子,癥狀會逐漸改善直至消失,因為居喪者已明白并接受了現實,達到了心理平衡和適應,會開始漸漸重振生活信心,考慮安排今后的生活。
“暴露療法”是一種快而有效的心理脫敏療法,但是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居喪者不宜采用此法,以防發生意外,還是慢慢地不斷進行心理疏導為宜。
轉移療法
此外,子女們應創造條件,為居喪者轉換一個生活空間。諸如,把原來與子女分居的老人接到老人子女家同住,多說說話,與孫輩逗樂;如老人健康情況尚可,不妨陪同作一次旅游,讓老人在領略大自然的美好山水風光中產生好心情,擺脫內心的苦悶。
在渡過心理危機期后,居喪者不宜把自己關在家里,應走出去訪問老同事、老朋友,溫故敘舊,談談家常。雖然喪偶,晚年生活并不孤單,特別是應與有共同愛好的老人們尋找共同的樂趣,以充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