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人對京滬穗三地人的理財作過一番經典的評價:如果有一元錢,北京人會全存到銀行里;上海人會把五角存在銀行,另五角拿去投資;而廣州人則會再借一元錢,拿兩元錢去投資。其實,北京人把錢“捂”在手里,圖的是安全、保值,因此攢夠12年的生肖賀歲金條被一些北京的老大爺視為理財的上策;
而據零點調查公司曾經公布的調查報告,由于地域差異,京滬穗三地的理財、消費、文化也有巨大差異。但是,北京人的理財能力卻是最差的。因此,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更需要合理利用自己先天優勢,規劃經營財富,鞏固屬于傳統北京人的“城市優越感”。
本刊特邀理財師通過為一個地道北京人打造的理財規劃,讓外地人看個樂呵,北京人看點門道。
理財案例
基本情況:
常思遠先生是一個地道的北京人,今年28歲,現就職一家外企做高級職員,生活較為穩定,月收入6000元左右,每年還會有2000元過節費。他目前現在仍是單身,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由于已經工作多年,除了社保之外還購買了大量的商業保險,包括10萬元的大病醫療保障,30萬元的意外傷害保障,5000元每年的意外傷害保障。
常先生是個沒有太強投資意識的人,工資收入每月都會花光。主要花費在日常支出及與朋友娛樂消遣上,平時酷愛看書、看電影,每月這方面的花費大概在500元左右,每年還要外出旅游一次。
另外每年還要孝順父母2000元過節費或等額禮物。目前母親已從政府部門退休,除了每月有3000元退休工資外過年過節還會有一些過節費,看病方面有公費醫療;父親明年將從原單位退休,現在一家監理公司任工程總監,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退休后還會有2000元的退休金,醫療方面主要靠社保;目前二老身體還比較健康,也擁有一定的養老保險金,家中目前還有一住房出租,每季度可收租金9000元,主要是存儲在銀行,所以父母退休生活暫時不用擔心。
理財需求:目前常思遠自己除了購買保險沒有其他方面的投資,而且他還想為父母準備一些大病就急金,因為想經常照顧父母,希望可以在離父母近的地方買一套住房,價值大概在100萬元左右吧,3年之內打算結婚,并想在婚后買一輛10-15萬元左右的車來享受生活。想請專家幫自己及全家的收入和支出進行一下規劃,再做一項全面的投資規劃來保證這些生活目標的實現。

現狀分析:
通過與常先生的溝通,可以看出目前常先生的收入來源還比較單一,主要靠工資薪金部分收入來維持目前生活,并沒有固定的投資部分收入,只擁有一定的保障。由于沒有太強的投資意識,而業余應酬消費過多,基本上到月底也剩不下什么資金了,是一個典型的“月光小資”。由于常先生已步入職場多年,工作的激情已隨歲月的流逝而逐漸轉變為對生活質量的追求,生活目標不僅是要活著還追求優質與舒適。
另外基于目前常先生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且在消費投資時,具有典型的家庭整體性。所以在此次的理財規劃時也需要考慮個人的投資消費與家庭的支出關系,做出綜合方案的考慮。
理財建議:
由于本身能力很優秀,未來也有比較好的發展前景,但未來需要付出的責任也越來越大,需為未來可能的支出提前做好各種準備,應以積極的理財方式為主,改變原有過于“小資”的生活方式,積極規劃日?;ㄙM和控制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開支,增大保障的力度,增強投資收入的部分。此次方案調整后月均支出減少約2000元,全年可用于規劃資金約24000元,可以用于投資儲蓄計劃及增加保障投入,過節費可以作為應急準備金隨時補充調整后適應階段的超額支出。
1、保障計劃
從父母角度來看,由于均已進入退休休閑的生活,外在的風險也在逐步較大。應當給與足夠的重視,增加意外和大病的保障。意外可以通過購買商保的方式解決,大病則沒有必要進行購買,主要原因是歲數增大、身體狀況也不如前,現在投保的話面臨嚴格的審核,及昂貴的費用,所以不如改為自保,即通過家庭自有資金的存儲及投資來應對未來生病的資金,從資金效用上來看,留有現金10-20萬元作為大病準備金,總額50萬元左右作為大病預防資金是必須的。
從常先生個人角度來看,目前入職時間較長,風險不僅表現意外方面,應更多加強對于大病方面的保障。已擁有的保障還遠遠不能解決這些需求。應加大保額。建議意外傷害保險保障約為年收入的8-10倍,目前取在60萬元,加上10000元的意外醫療保障及住院費用醫療保障等,大概每年花費約1400元。
另外結合社保部分,補充大病醫療保障也是很必要的,雖然在短時間內看不到任何的利益回報,也不是一項可以抵御通障的良好投資方式,但在長期的生活中起到穩固經濟基礎的作用,是一項未雨籌謀的計劃。以常先生的情況適合先購買20萬元的保障,大致每年花費在6400元左右。待以后生活穩定收入增加后可以逐漸加大保障力度到30萬左右。
這樣綜合來看每年7800元,月均650元的保費占收入的10%-15%以內,是比較適宜的。
2、購房計劃
首先看一下目前常先生一家的房產狀況。目前擁有兩套住房,一套用于居住,一套用于出租。但由于相距較遠,不便照顧雙親,故希望可以在離父母近的地方買一套價值大概在100萬左右的住房。從需求上來說是比較合理的,但結合國家的政策來看,投資房產短期還是有一定風險的,未來《物權法》的出臺,為減少房屋投機,必將對房屋保有進行稅收,這樣大量的保有稅將加大持有成本,需要謹慎考慮,不建議貸款購買。建議可以考慮兩種方式解決,第一種方式通過換購房屋,即賣出一套買入一套,既有稅費上的優惠,又可減少保有成本,還不用考慮房價起伏,也更可節約大量資金。第二種方式是用那套出租的房屋租金在長期租入一套房屋以便生活,這種方式更為靈活,成本也是較小的。建議結婚前采取第二種方式,結婚后可考慮第一種方式,將資金用于更加需要的地方。
3、購車計劃
擁有一輛私家小車,既是代步工具,也是身份象征,更可開闊視野。10-15萬左右的車是一項中等價位。需要考慮的是生活工作的必要性,以及購車后的消耗費用。有句話叫“買得起養不起”,這也是對目前的車市一種看法,高額的油費、保費,外加上養路費、維修保養費、罰款等,一年下來也是1-2萬的花費,需要購買的話也要和安排計劃。
以常先生家庭的情況來看建議在保障計劃與購房計劃基本落實后在進行考慮,以一次性支出為主,可從家庭存量資金中提取。
4、投資計劃
對家庭來說,除必要的應急準備金,大病保障資金,家庭生活必要支出外,其余資金應拿出進行風險投資,以期讓資產保值增值。最近流行一句話:“你可以跑不過劉翔,但你一定要跑過CPI”。較高的通漲是目前政府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生活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還有一句話是“投資有風險,不投資更有風險”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確,不投資的日子已經過去,投資時代已是目前的主旋律。但如何投資?怎樣投資?是一個大眾又個性的問題。
針對常先生家庭的情況可以分為兩部分,單筆大額投資及定額定投。單筆大額投資是指從家庭資金中啟動一筆資金來投資國內基金和海外基金以及實物黃金等投資領域,結合目前市場狀況,建議在國內基金配置50%左右,海外基金配置40%左右,實物黃金可以配置在10%。國內部分細分一下(股票型占30%,債券型占10%-15%,可轉債類型占5%-10%);海外部分可配置一些亞太、拉美等國家及農產品、新能源、環保等行業的基金。這樣既不失國內的機會,又可向海外進行風險分散和增強收益。實物黃金主要是在資產長期保值、增值過程中一個較好的品種,應該給與更多的關注。定額定投主要關注的是長期不斷投資所帶來平均成本和復利效應,所以在規劃后可拿出月均2000元來進行投資,即可在銀行進行強制劃帳方式的固定基金的定投,也可更具個人興趣來買入(普通開放式/LOF/封閉式)基金,來達到定投市場平均成本,自主選擇的方式,比較適合較為成熟的投資者。

趙冬:展恒理財研究員,國家理財規劃師(CHFP),并具有保險代理、房地產評估、房地產經紀等相關資格認證。對于經濟的宏觀、基金(國內基金+海外基金)、房地產、保險、黃金等多個投資領域均具有較為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內開放式基金及封閉式基金的搭配組合,致力于為投資者打造適合個人的投資組合。